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罗南在餐厅吃晚饭的时候,提起了在巴蒂院子里看到的情形。
“即使没有订单她们也去,特别积极,我看那样子大家还挺互帮互助的,氛围很棒,听说要一直待到8点半左右,快睡觉的时候才回去呢。”
通常情...
春天来临时,普罗旺斯画室的门口挂上了一块新牌子:“春日写生班报名中”。我妈说,天气暖和了,就不能总闷在屋子里画画,得走出去看看世界。她还特意选了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带着学生们去小区后山采风。
那天早上,我们一家三口早早地起床。我妈穿上了那件浅绿色的风衣,头发用一根丝带随意扎着,看起来精神极了。我爸背着相机,我则负责提装满画具的篮子。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妈一边整理围巾一边说,“山上的野花都开了,你们看的时候,要用心去感受,不只是颜色,还有风吹过花瓣的声音。”
小林也来了,她这次没有带她的素描本,而是拿了一个新的水彩本。“我想试试不同的媒介。”她笑着说,“李老师说得对,有时候技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想表达什么。”
我们一行人沿着山路慢慢走着,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斑驳陆离。我妈走在最前面,时不时停下来给大家讲解光线的变化、植物的结构,还有如何用笔触表现自然的生机。
“你看这朵蒲公英,”她指着路边的一簇白色花朵,“它看似柔弱,但风吹一下就能飞向远方。我们在画画的时候,也要有这样的自由感。”
大家纷纷坐下开始作画。有的学生画树影婆娑的小径,有的画远处盛开的油菜花田。我妈坐在一块石头上,静静地观察着每个人的作品。
“别太拘泥于细节,”她轻声提醒道,“记住,这是你的视角,不是别人的。”
中午时分,我们在一片空地上铺开野餐布,吃着我妈准备的便当。有米饭团、炒青菜、煎鸡蛋,还有她亲手腌的酸萝卜。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轻松愉快。
“李老师,”一位刚退休的老阿姨忽然开口,“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还能学画画,更别说跑到山里写生了。”
我妈笑着点头:“生活就是这样,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只要你愿意尝试,就永远不晚。”
饭后,大家继续画画。小林画完一幅之后,主动走到我妈身边,请她点评。
“整体不错,”我妈拿起画仔细看了看,“不过这里??”她指着画面左下角的一丛灌木,“你是不是可以加一点动态?比如风吹过的痕迹,或者鸟儿掠过的影子?这样整个画面会更有生命力。”
小林认真地点点头,立刻动手修改。我妈看着她的背影,眼里满是欣慰。
回家的路上,天边泛起了淡淡的晚霞。我妈走在最后面,手里拎着一个装满颜料的袋子,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妈,”我轻声问,“你觉得他们真的能学到东西吗?”
她想了想,回答道:“他们学到的,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巧’,但他们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这个世界。这就够了。”
几个月后,普罗旺斯画室举办了第一次学员作品展。展览地点还是社区展览馆,门口挂着一块手写的横幅:“普罗旺斯画室?春日写生作品展”。
展览当天,来了不少人。除了学生们的亲友,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读者和艺术爱好者。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画作:有清晨的露珠、午后的阳光、傍晚的云霞;也有孩子们奔跑的身影、老人们晒太阳的剪影、厨房窗台上静静绽放的花朵。
“这幅《风中的蒲公英》是谁画的?”一位观众指着一幅水彩画问道。
“是我。”小林红着脸走上前,“那天李老师说,风吹过的痕迹也很美,我就试着把那种感觉画出来。”
那位观众点点头:“很生动,像是真的能看到那些种子随风飘远的样子。”
我妈站在一旁听着,嘴角微微上扬。她走到每一幅画前,轻轻抚摸画框,仿佛在抚摸一段段生活的记忆。
展览结束后,有一位年轻妈妈拉着她的手,声音有些哽咽:“李老师,谢谢您。自从跟着您学画画,我才知道原来我的生活里也有这么多值得记录的美好。”
我妈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幸福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停下脚步,去感受,去记录。”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又坐在阳台上吃晚饭。我妈做了她最拿手的糖醋排骨和番茄蛋汤。
“妈,”我一边夹菜一边说,“你有没有想过扩大画室?比如请更多老师,或者搬到更大的地方?”
她摇摇头:“我现在这样就够了。我不需要多大的名声,也不需要赚多少钱。我只是想让更多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我爸在一旁笑道:“你妈就是这样,总是想着别人,从来不为自己打算。”
我妈笑了笑:“可我不是已经找到了我自己吗?”
夜色渐深,微风吹过阳台,带来一阵阵桂花香。我们一家三口静静地坐着,谁也没有说话。
那一刻,我知道,属于我们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还在继续。它不像电影那样跌宕起伏,也不像小说那样波澜壮阔。但它真实、温暖,就像我妈画里的那一缕阳光,悄悄地照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们在平凡中寻找感动,在琐碎里体会幸福。
而属于我们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也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那年夏天来得特别早,气温一下子升了上去。普罗旺斯画室的窗户整天开着,风从窗边吹进来,带着一丝丝凉意。
我妈依旧每周三和周六准时开课。不同的是,这次她决定教大家画“夏日的记忆”。
“夏天不只有炎热,”她在课堂上说,“还有冰镇西瓜、树荫下的蝉鸣、傍晚的晚霞,还有孩子们在楼下嬉戏的声音。”
学生们听得入神,有人已经开始动笔勾勒草图。小林坐在角落里,认真地画着一幅关于老街巷口的画面。她说那是她小时候最熟悉的风景。
“李老师,”她忽然抬头问道,“您觉得我这样画,能表达出那种夏天的感觉吗?”
我妈走过去,看了看她的画:“你画得很细致,但我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小林有些紧张地问。
“少了温度。”我妈笑了笑,“夏天不只是颜色,还有空气里的热气、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感觉。你可以试着用更轻的笔触,让画面更有流动感。”
小林点点头,开始调整构图。她把原本规整的线条改成了柔和的曲线,又在画面中加入了一缕微风吹动的树叶。
“这样是不是好一点?”她抬起头,眼里闪着光。
我妈轻轻点头:“不错,你现在开始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了。”
那天放学后,我妈破例请大家喝绿豆汤。她亲手熬的,加了冰糖,还放了几颗薄荷叶。
“夏天嘛,就是要清清凉凉的。”她一边给大家盛汤,一边笑着说。
学生们围坐在画室的小圆桌旁,一边喝汤,一边聊天。气氛轻松而温馨。
“其实,”一位年轻妈妈忽然开口,“以前我觉得生活就是每天重复做同样的事,做饭、带孩子、打扫卫生……可自从跟李老师学画画,我才明白,这些日常里藏着太多值得记录的美好。”
另一位退休阿姨也点头:“是啊,我以前总觉得年纪大了,什么都学不会了。可是现在,我发现只要愿意尝试,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妈听着大家的话,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这就是我想做的事。不是教你们怎么画得多像,而是让你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小林在一旁默默记下了这些话。后来,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道:
“李老师的画室,不是一个传授技法的地方,而是一个唤醒心灵的空间。在这里,每个人都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几天后,我妈组织了一场“夏日写生”活动,地点就在小区后面的荷花池。
“荷花开了,正是最美的时候。”她说,“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夏天的气息。”
那天早上,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妈穿上了她最喜欢的那件棉麻长裙,头发随意地挽着,手里拿着一叠画纸。
我们一家三口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十几位学生。他们有的拿着水彩本,有的拎着速写板,还有人特意带来了遮阳帽。
“看那边的荷花,”我妈指着池塘中央的一片粉色花朵,“它们一朵一朵地绽放,像是在诉说着属于夏天的故事。”
大家纷纷找地方坐下,开始画画。我妈则在人群中来回走动,时不时停下来指点几句。
“别只盯着花本身,”她对一位学生说,“要看看水面的倒影,还有蜻蜓飞过的痕迹。”
那位学生点点头,立刻调整了画面的角度。
中午时分,我们在池边铺开野餐布,吃着我妈准备的便当。有凉拌黄瓜、绿豆粥、还有她特制的酸梅汤。
“这是我妈小时候最爱喝的饮料。”她笑着给大家倒了一杯,“那时候没有冰箱,夏天全靠这杯酸梅汤解暑。”
大家边吃边聊,气氛轻松愉快。
“李老师,”小林忽然开口,“您觉得画画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吗?”
我妈想了想,回答道:“它不能直接给你钱,也不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可以让你重新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
小林点点头:“我明白了。画画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而是为了记录生活,表达情感。”
那天下午,大家继续画画。我妈站在池边,看着学生们专注的样子,眼里满是欣慰。
回家的路上,天边泛起了淡淡的晚霞。我妈手里拎着一个装满颜料的袋子,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妈,”我轻声问,“你觉得他们真的能学到东西吗?”
她笑了笑:“他们学到的,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巧’,但他们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这个世界。这就够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们在平凡中寻找感动,在琐碎里体会幸福。
而属于我们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也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