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622章一亩地一年能收两千多公斤?(第1/2页)
时光荏苒,距离杨成从系统中兑换出那份沉甸甸的“超级杂交水稻”与“超级杂交小麦”技术,已悄然过去大半年。
东北的黑土地,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生命力。得益于这两项逆天技术赋予的一年四熟特性,金灿灿的水稻与沉甸甸的小麦,在短短半年多里,已经完成了两轮令人瞠目的丰收。仅仅一季的亩产,就已轻松碾压了过去一整年的收成总和!如今,东北的粮仓早已被撑得满满当当,囤积的粮食之巨,足够支撑整个大夏国度过两个饥馑之年。
听见了杨成提及到粮食的问题,胡唯义恭敬地站在杨成面前,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振奋:“大帅,遵照您的命令,东北产出的所有余粮,已通过铁路、水路,源源不断输送至全国各大粮仓!今年,咱们大夏国的百姓,再也不用为一口饱饭揪心了!”
胡唯义的内心是十分震撼的,从他刚加入到龙魂军之后,在发现了东北竟然有这么多的粮食之后,胡唯义整个人差点没有惊掉下巴。
在惊讶于龙魂军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同时,他更没有想到龙魂军搞民生也能搞得如此出众。
在这之前,他还亲自去了一趟燕京和东北,这一去,他差点完全没有认出来,只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实在是建设得太好了。
想到这里,胡唯义也是暗自庆幸,如今的大夏有了杨成和龙魂军,一定会变得更加的强大,大夏的四万万百姓有福了。
“好!”杨成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紧绷的肩头似乎也松弛了几分。他踱步到窗前,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落在南方那片同样肥沃的土地上。“东北沃土固然得天独厚,但南方气候温润,水系发达,同样是粮仓宝地。东北的种植不能停,同时,立刻在南方全面推广这两项杂交技术!我要今年之内,看到全国的水稻、小麦产量,翻上它几番!”
“是!我立刻去办!”胡唯义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地应道,转身便大步流星地离去。
下午,杨成在一队龙魂军精锐的保护下,坐进一辆崭新的黑色“龙魂”牌轿车回秦家公馆。车子开在沪市的马路上,能明显感觉出这地方在变。尤其是靠近黄浦江的码头那边,那景象,能把人眼珠子惊掉!
江面上,黑压压一片,全是船!上千艘大铁船挤得满满当当,船身子又高又大,油漆在太阳底下反着光,烟囱里突突地冒着黑烟。桅杆像树林子似的,船上的旗子被江风吹得哗啦啦响。打眼一望,整个江面都被这些铁家伙霸占了,机器的轰鸣声、江水的腥味儿混在一块,透着一股子蛮横的力气。
“老天爷!这么多大船!装的都是啥宝贝啊?”
“乖乖,我活这么大岁数,在沪市码头也没见过这阵仗!”
“走走走,快去看看!”
码头上的人潮被这前所未见的景象彻底点燃了,好奇的市民们如潮水般涌向岸边,踮着脚,伸长脖子,议论声、惊叹声汇成一片嗡嗡的背景音。
与看热闹的人群一同行动的,是今天龙魂军在汇通大厦那里举办的招聘会,新招募的劳工大军。在龙魂军剿灭了张万林等通倭的沪市商业巨鳄后,接手并整顿了码头产业,废除了万恶的“包身工”制度。此刻,两万多名精壮汉子——其中一万是新招募的工人,另一万是原码头工人,如今都成了龙魂军码头公司的正式雇员——正喊着号子,如同蚁群般涌向那些巨轮。汗水在古铜色的皮肤上流淌,在七月灼热的阳光下闪烁,却浇不灭他们心中前所未有的火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22章一亩地一年能收两千多公斤?(第2/2页)
时代,真的变了!曾经在张万林等人手下,他们不过是能随意打骂、克扣工钱甚至如同牲口般被买卖的苦力。如今,龙魂军不仅给了他们做人的尊严,开出的工钱更是高达每月30块崭新的大夏币!这份踏实与希望,化作了无穷的力量。
随着卸货作业开始,第一包沉重的麻袋被壮实的工人扛下跳板,“咚”的一声砸在码头的木板上,散开些许金黄的谷粒。
“是粮食!老天爷,全是粮食!”眼尖的人失声惊呼。
“我的娘诶!这……这得是多少粮食啊?”
越来越多的麻袋被扛下、堆积,很快便在码头上垒起了一座座连绵的金色小山。空气中弥漫开干燥而诱人的谷物香气。围观的人群彻底炸开了锅,嘴巴张得能塞下鸭蛋。仅仅是眼前这数百艘粮船卸下的,就有整整十万吨!一亿斤粮食!这庞大的数字足以让整个沪市百万人口,敞开肚皮吃上整整一年!
“这……这么多粮食,打哪儿来的啊?”有人声音都在发颤。
“看那船旗!东北来的!”一个跑过船的老把式指着船艏的标识,“别忘了,杨大帅和龙魂军可是在东北起家的!那疙瘩的黑土地,肥得流油!”
“肥得流油也不至于这样吧?这也太吓人了!”
“吓人?嘿,我有个老乡就在龙魂军里当差,听他说,这还只是头一批!今年像这样的船队,少说还得跑上十趟八趟!不光是咱们沪市,江南各省,整个南方,都在建大粮仓呢!北方那边,津市、江汉,水路陆路都走,都在运!”一个消息灵通的中年人忍不住显摆道。
“建粮仓?存起来?”有人不解。
“对!储备粮!”中年人提高了嗓门,“听说是杨大帅定的国策!建好些个大仓库,专门存粮,平时不动,就防备着打仗、闹灾荒这些要命的时候,拿出来救命用的!”
“乖乖!这法子……这法子好啊!”人群恍然大悟,脸上纷纷露出喜色,“有了这存粮,往后闹饥荒就不怕了!杨大帅真是活菩萨!”
“可……可东北的粮食都运咱这儿来了,他们自己吃啥?”也有人担忧地问。
“哈哈,老哥你多虑了!”旁边人笑着拍他肩膀,“听说东北现在用了杨大帅的神种,一亩地一年能收两千多公斤!还一年熟四次!那边的老乡,粮食多得顿顿白面馒头管够,都嚷嚷着要吃粗粮换口味咧!”
“两千公斤?一年四熟?”这数字如同天方夜谭,震得所有人头晕目眩。
“可不是!我还听说,大帅要把这神仙种法也在南方推开。以后啊,咱们大夏,怕是真的再也不会有人饿肚子了!”人群中响起一片由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