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个月后。
天气渐渐转暖。
长安的百姓相较脱去了厚重的衣物,而大明宫内的皇帝陛下依然是裹着厚厚的毛裘。
他的病症并未因为天气转暖而好转,反之是依然颇为严重。
除了这些积久成疾的风疾之外,他本身身体也不算好。
皇帝身体不适,这宫里的政务自然要天后娘娘和太子多担待一些的。
而自从“倒悬佛影”之后,东宫越发沉默。
而宫里有喜欢“嚼舌头”的宫女,太监,被天后娘娘杖毙了几个之后,天后娘娘在宫里的威信越发高涨。
其余的宫女,太监们心里都已经清楚,随便站队太子殿下,那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含元殿。
“婉儿,你还记得杨家令去年说过的那田地里的亩产千斤的作物吗?”
穿过含元殿的阳光将珠帘映衬的璀璨,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
天后娘娘白皙冷艳的俏脸浮现一抹淡淡的神采。
她红润的唇角勾起,狭长的凤眸微微眯起,深青色的宽大凤袍包裹着高挑丰腴的身姿,至高的权力赋予了格外的魅力。
一袭淡青色长裙,腰缠碧玉流苏的上官婉儿低声道。
“回?天后娘娘,婉儿自然是记得的。”
“不过,杨家令的那所谓亩产千斤的庄稼,难道不是杨家令的一时豪言吗?”
“他那堆肥,沤肥的法子,的确是精彩绝伦,但是想要达到亩产千斤,恐怕也不太可能吧。”
武皇后嘴角勾起,眸中透着一丝让上官婉儿揣测不透的复杂。
“刚刚这厮派人送来了折子,说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亩产约上千斤,请本宫去看看......”
上官婉儿一怔,惊愕道:“什么?”
武皇后见到最得自己信任的心腹,露出如此失态之色,也不免笑了起来。
“本宫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本宫也不信……………”
“倒是这位杨家令在信中颇为自信。”
“既如此,本宫自然是要去看看的……………”
“你去准备马车吧......”
上官婉儿反应过来,连忙道。
“是,天后娘娘。”
半个时辰后。
郊外农庄。
和煦的春风吹拂在这田亩之上,绿色茂密的田野犹如海洋,仿佛一切都复苏过来。
嘎吱,嘎吱。
一辆马车压着树枝,缓缓而来,车盖上挂着深青色流苏,锦缎帷幔遮盖的丝毫不漏。
片刻后。
马车停下。
郭元振将马儿系好,恭敬的立在一边。
武皇后在上官婉儿的搀扶之下,走下马车。
她看了一眼茂密的田地,心里升起了一丝期待。
很快,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
“......“
武皇后一怔,便见到太平远远的挥了挥手,朝着这里跑过来。
少顷。
太平出现在武皇后面前,头上的金步摇动不停,白皙柔嫩的俏脸上满是喜悦。
她手里还包着一个物事,兴奋道。
“母后,你来了,快来尝尝这烤红薯......”
武皇后哭笑不得的指了太平泛黄的唇角。
“你嘴边这是抹了什么?”
太平后知后觉的抹了一把嘴角,这才发现自己似乎吃红薯吃的黏在嘴上了。
她笑嘻嘻的抱着武皇后的胳膊。
“母后,这还不是那红薯太好吃了么………………”
“您也来尝一尝,看看这味道如何。”
武皇后无奈的看了一眼太平,接过太平手里的红薯,优雅尝了一口。
她凤眉微微挑起,意外的发现这叫红薯的,味道十分不错。
口感软糯绵密,甜度恰到好处。
就是有些糊嘴。
旁边的上官婉儿连忙送来手帕。
武皇后一边优雅的擦拭嘴角,一边微笑道。
“你怎么在这,那杨家令呢?”
“不是说有农作物亩产千斤了么?”
太平指了指红薯,眉飞色舞起来。
“母后,你刚刚吃的这红薯,就是那亩产千斤的作物了。”
武皇后一怔,心里微微一震,目光重新落在这红薯上,眸中满是惊愕。
“居然是此物?!“
她心里忽然升起一丝喜色。
要知道她在来之前,只想着这所谓的亩产千斤的庄稼,便是能做配菜,哪怕是味道难吃一些,她也满足了。
味道好,产量又高,还能做主食的庄稼,她是想也没敢想过。
但是,刚刚这红薯她尝过,味道却是不俗。
而且看样子,似乎还能做主食!
太平拉着武皇后,略微得意的抬起雪白的下巴。
“母后,那厮倒也有几分本事,种出来的东西还挺好吃的………………”
“用那厮的说法,这红薯还能磨成粉,保存很长一段时间。”
武皇后跟着太平走着,一边仔细打量着周围的田亩,一边听着女儿的话。
她心里越发振奋。
产量大,能做主食,保存时间长。
能达成这般条件,这红薯毫无疑问是能够让大唐的百姓吃饱肚子的。
大唐的粮食仓储说不得都要因为这红薯翻上一番。
这红薯简直是神物。
“母后,还有啊,那厮的手段还就多的嘞......”
“那什么堆肥,沤肥,让庄稼肥沃无比。”
“皇儿还没想到光是大类还能有这般效用………………”
“那倒也有几分聪明。”
太平拉着武皇后的手,走在田地之间,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言语之中有些自得之意。
武皇后回过神来,若有所思的瞥了一眼太平眉飞色舞的模样,红润的唇角微微勾起。
自己的女儿自己还不了解么?
张嘴、闭嘴,三句话不离杨易。
这哪里像是介绍自己下属成绩的模样,分明像是炫耀情郎的小女儿姿态。
武皇后意味深长的看着太平。
不过她倒是没说什么,只是噙着微笑,任由太平拉着她。
片刻后。
武皇后和太平,上官婉儿,郭元振等人出现在一堆“小山”面前。
周围一群汉子撸起袖子,敞着黝黑的臂膀,将一筐筐红薯运送过来。
旁边放着杆秤。
一个身材瘦削,宽肩窄腰的身影犹如松柏般立在那里。
似乎是听到这里的动静。
杨易转过身来,见到武皇后等人,微微一拱手。
“微臣见过天后娘娘……………”
武皇后摆了摆手,微笑道。
“这些红薯已有多少斤了?”
杨易淡淡一笑。
“回?天后娘娘,这一亩地刚刚收完,足一千二百斤。”
武皇后等人纷纷一震,饶是他们这一路走来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仍然是被这个数字给震惊到了。
大唐南方最肥沃的土地,粮食亩产量也不过两三百斤,已经能是丰收年了。
而杨易种下的这红薯,却是毫不费力的飙升到了一千二百斤!
这可是足足一千二百斤!
千年以来,能够达到这个数字的,也就只有面前的杨家令种下的红薯了。
在场众人都是对农事有些了解的,正因如此,才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好一会儿。
武皇后才深深的看了杨易一眼。
“好一个红薯,杨卿当初的话,今日果然是一一应验了。’
“此红薯,堪为祥瑞!”
“杨卿功不可没。”
当初杨易跟她说亩产千斤,她压根不信,琢磨着用上堆肥,沤肥之法,最多也就数百斤算是极限了。
杨易也并未跟她争辩,如今一看,足足千斤摆在面前,震撼非常。
饶是以她的城府,此时也不免有些激动起来。
对于百姓而言,这红薯的出现是多了一份填饱自己的肚子的粮食。
但是,对她这样的政治家而言,意义极大。
旁边的上官婉儿,郭元振也是目光复杂的看着杨易。
当初,他们可是跟着武皇后一起来的,但是谁都没把这些红薯当回事,没想到成熟了之后,居然能够有这么大的产量。
这杨家令也太厉害了。
太平微微扬起唇角。
不知为何,见到母后夸赞杨易,她心里也是开心的嘞。
杨易微微一笑。
“天后娘娘过奖了。”
“这红薯还有诸多做法,请娘娘移步,微臣一一向娘娘展示。”
武皇后兴趣盎然的点点头。
半日后。
含元殿。
武皇后靠在椅子上,唇角勾起,有些慵懒的伸了个懒腰,勾勒出饱满的弧线,美妇人婀娜丰腴的身姿彰显无疑。
上官婉儿轻轻捧来一碗茶水。
“娘娘………………”
作为一个合格的贴身女官,上官婉儿比其他女更聪明的便是在于察言观色的能力极强,她看的出来武皇后极为高兴,便贴心的送来一杯茶水。
武皇后呷了一口,似笑非笑。
“婉儿,咱们那位太子殿下近日来,可有什么动作?”
上官婉儿摇了摇头。
“太子殿下每日读书,处理政务,面见臣子,一成不变,日日如此。”
自从那次晚上泄露了消息,让太子突兀的前来,事后武皇后便清洗了后宫。
现如今,武皇后的声势已经在皇宫里达到了顶峰。
武皇后浅浅一笑,平静的凤眸中似有怒涛汹涌。
“你可知今日本宫为何如此高兴?”
上官婉儿抿唇。
“是因为杨家令的那红薯若是普及出去,日后便是遇到灾情也可以大大缓解。”
武皇后放下茶杯,凤眸微眯。
“这只是其…………………”
上官婉儿低头。
“婉儿愚钝。”
武皇后红润的唇角抿起。
“太子身后的那些大臣们不是总爱说‘牝鸡司晨,必有灾祸么?”
“上次要不是杨易破解了倒悬佛影,只怕他们还要死盯着不放,闹出大的风波,最好把本宫废了才甘心。”
“这次,有亩产千斤的‘祥瑞’出世,本宫倒要看看,以后谁还敢说,本宫当政,朝廷多灾多难了!”
她语气中带着一丝狠辣。
红薯对她而言,毫无疑问是一道粉碎过往所有谣言的护身符。
上官婉儿心里明悟。
这才明白过来,为何今日天后娘娘在杨家令那边颇为振奋了。
这红薯可是能够让天后娘娘的政治威望再度上一个台阶的。
那位杨家令,当真是个奇才。
翌日。
含元殿。
大朝会。
文武百官列在两侧,气氛肃穆。
李治拖着病体靠在龙椅上,旁边坐着武皇后。
李治摆了摆手,下方便有官员开始将近日来各地的大事呈奏。
李治只是听了片刻,便觉困乏。
若不是这等大朝会颇为重要,他早就回去休息了。
半个时辰后。
李治昏昏欲睡,早上服的药,似乎有助眠的功效,让他颇为困倦。
又过了一会。
“......诸位卿家还有何事?”李治百无聊赖的扫了一眼殿内众人。
众人沉默。
李治微微颔首,正准备宣布朝会结束。
忽然,旁边的武皇后唇角微微勾起。
“陛下......”
“臣妾倒是有一事。”
李治一愣,有些疑惑的看了武皇后一眼,心里寻思这皇后有什么事情非得在这个时候来说?
他面上笑了笑。
“皇后请讲......”
其余等大臣也是有些疑惑。
武皇后扫了一眼众人,唇角勾起。
“公主家令杨易昨日呈奏,去岁种植粮食,如今已亩产千斤。”
武皇后的话落下,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这句话的信息量太大,在场众人均是眉头紧皱,一脸愕然。
他们都是大唐帝国的精英,都对亩产千斤四个字的份量十分清楚。
正因为如此,才被武皇后的这句话给整懵了。
亩产千斤?
这可能吗?
旁边下首的太子李贤眉头紧皱,一脸吃惊。
一时间,脑袋有些空白。
亩产千斤的庄稼对一个农业大国是什么概念?
简直是天降神物!
但是,武皇后口中的杨家令三个字,就让他如鲠在喉了。
众所周知,杨易是公主家令,谁都知道杨易的爵位也是武皇后争取下来的,自然也是武皇后的人。
若真是有亩产千斤的庄稼,那武皇后的政治威望,将会一下子到到达顶峰。
狄仁杰满脸吃惊。
这小老弟,还是人么?
这才多久功夫,又干出来一件大事。
不提殿内众人,李治也是吃了一惊。
他沉吟道。
“媚娘,这事当真?”
这话既是他自己想问,也是替下方众臣问的。
武皇后微微颔首。
“臣妾一开始自然是半信半疑,不过到了他那儿之后,确认无疑。”
“此作物名为红薯,亩产足一千二百斤!”
“妾身亲眼所见。”
殿内犹如即将烧开的开水渐渐沸腾起来。
武皇后亲口所言,纵然再不敢置信,也不得不相信了。
毕竟,这位天后娘娘敢在大朝会这么说,必然是有了十足的把握。
李贤眉头紧蹙,手指捏的发白。
他心里嫉妒的发狂。
足足亩产一千二百斤?!
这么大的功劳,为何不是落在他的头上?
旁边的一众太子阵营的大臣面色难看。
就在这时,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头站出来,恭敬道。
“此红薯乃天降祥瑞,正是上天怜二圣励精图治之功,特赐神物,以保我大唐永昌。”
众人面色微微一变,站出来的这人正是尚书仆射薛元超。
此人一直是武皇后的心腹。
这话中的意思太明显不过了。
嘴上说着二圣,实际上这是要将这笔政治威望加在武皇后身上!
谁都知道这些年都是武皇后在执政,这也是反武皇后党为何抓住一切天灾人祸往武皇后身上推的原因。
毕竟,按照“天人感应”的说法,君主做的不好,上天就会降下灾祸,以示警。
而现在出现了祥瑞,可不也得把祥瑞的功劳算在武皇后身上?
这是个大功绩,有这道护身符护身,以后谁还敢胡乱否定这位天后娘娘?
除非这武氏篡位。
与杨易有过过节的来济等人,更是打从心里把杨易恨了个半死。
殿内群臣心思各异,动作上倒是丝毫不慢。
他们纷纷行礼,开始恭贺二圣。
李治面色复杂。
他也是被一千二百斤这个数字给惊到了。
要知道哪怕是太宗在位,也没有过这般丰收的时候。
难道说,在他在位的时候,要出现大唐百姓人人亩产千斤的盛况?
李治这么一想,就激动起来。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有这样的功劳,说不定死后也能被后人评为明君,可堪与太宗并列呢。
一个时辰后。
东宫。
“怎会如此?”李贤咬牙切齿,再也没有平日里的儒雅,愤怒的挥了挥拳头,“那杨易是怎么能够弄出来亩产千斤的作物?”
李义琐,来济,郝处俊等人纷纷沉默。
他们也想问这个问题。
“我东宫贤能众多,孤更是大唐太子,天下英才本该投入孤的手中,这天降祥瑞也本该是孤的政绩!”李贤嫉妒的眼珠子都红了,他心里越发不平衡,忍不住道,“区区一个杨易,怎的就能胜的了孤的众贤才?”
殿内陷入尴尬的沉默。
来济,郝处俊等人尚可,毕竟年龄也大了,他们给太子带来的更多是政治资源。
至于那些年轻的官员则是尴尬的低下头。
太子赏识他们,给他们机会到手下效力,但是他们却是被一个公主府的家令比下去,着实有些羞愧。
李贤难得失态的发了一通脾气,渐渐冷静下来。
他冷声道:“祥瑞现在落在母后头上了,父皇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这担子却在母后身上越加越重,有了这祥瑞,母后的威望更高,她若想要做吕雉,孤该怎么办?”
殿?瞬间安静下来,众人沉默。
李贤扫了一眼众人,拿出“贤太子”的气度,淡淡道。
“孤想要斗得过她,就要拿出政绩超过她。”
“一个废物太子,她想当吕雉就当去吧。”
“可若是贤能的储君,她还想当吕雉,只怕大唐百姓也不答应。”
“还请诸位为孤想个主意,那杨易一个小小家令,尚且不在朝中为官,便能给母后提供如此助力。”
“诸位可都是我大唐的英才,难道还想不出一个法子为孤擢取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