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翌日。
含元殿。
武皇后身着深青色金丝凤袍,慵懒的靠在椅子上。
“你是说太平昨晚压根没去东宫?”
上官婉儿微微颔首,恭敬道。
“听闻太子颇为不满,甚至今日入甘露殿与陛下告状。”
武皇后凤眉微微蹙起,轻轻摇头。
“这般气度如何能当太子?”
“倒是太平这丫头比本宫想象中的还要硬气许多......”
上官婉儿低下头,沉默不语。
少顷。
武皇后揉了揉眉心。
“摆轿,本宫去陛下那边一趟。”
“是,娘娘。”
上官婉儿恭敬一礼。
甘露殿。
“陛下,公主殿下求见………………”
旁边的宫女恭敬道。
李治靠在榻上,绣着明黄色龙纹的丝绸锦被盖到胸口,他的脸色略显苍白。
“这丫头总算是来了......”
“让她进来。”
“是,陛下。”宫女退下。
片刻后。
太平出现在李治面前,让李治有些恍惚。
自己这个女儿和她母亲实在是太像了。
“儿臣见过父皇。”
太平行了一礼。
李治轻咳一声,目光落在太平身上,略显威严。
“你这丫头,昨天太子邀你入宫,你怎么没去?”
太平小脸紧绷,沉声道。
“父皇,因为儿臣不喜欢那几人,更不想嫁人。”
李治闻言,并没有生气,只是有些好笑的摇了摇头。
“不嫁人?”
“不嫁人,你要做什么?”
太平咬了咬唇,想到来之前杨易交代的,当下认真道。
“回父皇,昔年高祖皇帝起兵,平阳昭公主起而应之,后来就有了威名赫赫的娘子军,为国尽忠。
“儿臣想要成为平阳昭公主那样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空有公主名分,享受荣华富贵的废人。”
李治一愣,眸子眯起,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紧绷小脸,拳头握紧的太平,沉默了一会,忽然笑了起来。
“你这丫头好志向。”
“平阳昭公主往前推五百年,能够与之相比的人物,也找不出几个,相信之后能够比得上的,也无几人,可算女中豪杰。”
“你这丫头可知道要成为平阳昭公主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可不是说上几句话就行的。”
太平吸了口气,知道父皇没有将她的话当回事。
她认真道:“儿臣身负太宗血脉,我李氏英才辈出,父皇不给儿臣机会,又怎么能知道儿臣不可?“
李治眉头紧锁,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平。
便在这时......
一个成熟稳重的嗓音响起。
“陛下,妾身倒是觉得未尝不可......”
“高祖皇帝起兵抗暴隋,其子女纷纷响应,太宗皇帝十四岁上战场,十八岁已威震八方。”
“平阳昭公主以女子之身统帅兵马,娘子军之名天下闻名。”
“若是太平也能以公主身份做出平阳昭公主那般的功绩,太平之于陛下,岂非如平阳昭公主之于高祖?”
“后人必然传为佳话。”
太平心里一振,旋即便见到一袭深青色凤袍,雍容华贵的武皇后走了进来,红润的唇角微微翘起,深邃的眸子带着浅浅的笑意。
“何况,我巍巍大唐,便自建立以来,便于前朝不同,我大唐公主当然也无须跟那些朝代的公主一般只需嫁人即可。”
“太平如此志向,陛下莫非忍心拂了孩子的一片心意?”
李治眉头微微蹙起,看着太平委屈的模样,心里有些不忍。
他对这个孩子极为宠爱,不过倒也亏欠了许多,所以即便是后来这丫头名声渐渐跋扈,他也只是当做不知。
他沉默了一会,缓缓道。
“皇后说的也有些道理......”
“这样吧,朕暂时便不给你指定婚事,给你一年半的时间。”
“你可以去干想要干的事情,不过一年半之后,你得听从父皇的。”
他并未将女儿的志向放在心上。
只当是小丫头不知道天高地厚。
有志向是一件好事,但是想要实现,又格外的艰难了。
区区一个小丫头就想要自比以军礼下葬的平阳昭公主,实在是太过天真。
李治心里摇头。
虽然如此,但是他还是心软答应了。
因为这是自己最宠爱的女儿。
太平心里一喜,连忙道。
“多谢父皇。”
李治摆了摆手,轻笑道。
“朕倒是希望朕的孩子里能出一个比得上平阳昭公主的,那朕百年之后,也可挺胸抬头的去见太宗,高祖皇帝了。”
太平振奋道。
“父皇放心,一定会的。”
李治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片刻后。
待到太平离开,李治笑呵呵的看向武皇后。
“怎么你也陪着这丫头胡闹?”
武皇后笑吟吟道。
“妾身倒是没觉得太平是在胡闹......相反,妾身觉得太平这股冲劲,说不定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何况,她的报社不是管理的很好么?”
“她可是我们的女儿。”
“那个骑马摔倒只会一个人偷偷哭,总在旁人面前倨傲的丫头,继承了你我二人的坚韧。”
“妾身以为,不是不能够给尝试的机会,否则我们做父母的未免也太严苛了些。”
李治心里一软,微微点头。
他跟武皇后对太平始终有种歉疚,便是工于朝政,而疏忽了小时候的太平。
虽然他以极致的宠爱想要弥补对太平的愧疚,但是有些东西不是后来弥补就有用的。
对太平的请求,他现在自然是难以拒绝。
哪怕他本意是想要制衡武皇后。
想到此,他下意识的看向武皇后。
这位执掌大权的天后娘娘,正一脸温柔的看着他,仿佛他想象中的野心勃勃的“吕后”只是他的臆测。
李治心里有些自嘲。
自己病重,妻子帮自己掌控朝政,井井有条,女儿也是有志向,换做旁人只怕是羡慕还来不及。
自己或许有些疑心太重了。
当然,他虽然这般想,但是该有的制衡还是有的,平衡之术本就是帝王之学。
“这丫头似乎改变了不少。
李治笑了笑。
武皇后唇角微微一笑。
换做以前的太平,虽然也会跟父母撒娇,但是还是第一次站在对立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志向。
这份底气,是那杨家令给的?
她心里念头闪过,旋即道。
“太平越来越好,本就是我们这做父母的希望的么。”
李治想想也是,点了点头,轻咳一声。
“朝政现在如何?”
武皇后凤眉微微挑起,眼神颇有些凝重。
“先前一片形势大好,有红薯这等量产之物普及下去,民间倒是欢欣鼓舞。”
“本以为今年成了丰收之年......”
“后来杭州等地蝗虫过境,将这些地方的农田啃食干净,整个杭州开始闹起来饥荒。”
“现在灾情还是颇为严重的......”
李治沉默。
似乎,他们夫妻俩执掌政权的这些年,天灾总是不断。
他微微颔首。
“吴中不是还有粮仓么?”
“此事颇为严重,事关紧急,应当尽快处置。
武皇后凤眉凝起,沉吟道。
ㄇ
“妾身打算让尚书仆射薛元超亲自去杭州坐镇。”
李治眉头紧蹙,旋即道。
“让太子去。”
武皇后一愣,随即若无其事道。
“好。”
杭州等地饥荒虽然严重,但是朝廷处理灾荒也是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何况去年虽然算不上丰收,但是总的来说,存储的仓粮还是有许多的。
想要赈济杭州灾情,简直是白检的功劳。
而皇帝让太子去赈灾的目的也不言而喻。
一是利用太子身份的威望安抚灾民,二是让太子积攒声望、民心。
半日后。
李显接到旨意之后立刻出发杭州。
杭州附近等地乃是大唐颇为富裕之地,这里的灾情当然是要迅速解决,否则拖下去,就会导致事态越发严重。
当然,这位太子殿下也明白自己这回是去捞声望了,所以虽然走的仓促,但是并未太过着急。
赈灾么,无非就是那“三板斧”,朝廷早已经总结了成熟的流程。
十日后。
炙热的太阳悬挂在天空之中,烘烤大地,整个长安好似成了熔炉。
哒哒哒。
一匹快马迅速冲进城门。
守门的士兵本想阻拦,旁边有经验的老守卫早已认出了那一骑代表的含义,连忙拉着。
“这是朝廷的驿使,百里加急,必有大事发生了。”
一炷香后。
含元殿。
“太子的急报?”
武皇后凤眉深深蹙起。
自从太子去了杭州之后,她就将注意力放到其他的事情上了。
在她看来,去杭州赈灾,除了捞名望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难度。
还有什么好急的?
她将上官婉儿呈过来的急报拆开,只是看了一眼,凤眸便是一缩。
少顷。
她将手中的密信狠狠的砸在桌上,愤怒道。
“这个蠢货......”
旁边的上官婉儿一愣,旋即便听到武皇后冷冷道。
“立刻急召薛元超、郝处俊等人来含元殿见本宫。”
“另外,这消息送给皇帝一份。”
“是。”上官婉儿恭敬道。
半个时辰后。
含元殿内。
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官员,大部分都是从中书省匆匆而来。
众人还没来得及讨论。
“陛下到......”
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
旁边的众官员一怔,面露愕然。
到底什么事情,居然把皇帝都给惊动了?
不少人心里凝重起来。
片刻后。
众人纷纷朝着二圣行礼。
李治摆了摆手,自顾自的坐在一边,轻轻咳嗽。
武皇后轻咳一声,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而来,淡淡道。
“本宫今日收到太子的急报,说是杭州灾情越发严重,让朝廷拨送赈济的粮食。”
众人一愣。
太子跑到杭州赈灾的事情,他们当然也是知道的。
不过谁都没有将这件事当回事。
毕竟,太子去捞民心的事情不算都么罕见。
尤其是朝廷有储备粮食的情况下,杭州纵然遭遇了较为严重的灾害,也会很快解决。
这才十天,居然要朝廷送粮?
狄仁杰忍不住道:“娘娘,陛下,这吴中粮仓莫非不够么?”
众人纷纷点头,目光落在了二圣身上。
武皇后淡淡道。
“粮仓守卫不慎,以致失火,粮仓被烧了………………”
“那守卫也被处决,以正视听。”
殿内顿时沉默下来。
在场的众人都是宦海沉浮的老狐狸,嗅觉极为敏锐。
这失火来的也太过巧合了。
郝处俊冷冷道:“这粮仓被烧了,地方官员也有责任,合盖通通处置。”
其余等官员纷纷点头。
武皇后淡淡道。
“处置的事情之后再说,现在先解决当下杭州赈灾粮食才是关键。”
众人反应过来,旋即点头。
那些官员可以之后再做处置,眼下杭州大规模灾情,还是要先稳定人心为主。
李治轻咳一声。
“从其他地方调动粮食,输送过去,要几日,能够筹集多少粮食,你们都要仔细审查,立下一个计划来。”
“此事刻不容缓。”
众人微微颔首,面色颇为严肃。
吴中粮仓如果被烧,没有了那里的储蓄粮支撑,对于杭州,的确是颇为危险的境地。
半个时辰后。
众官员纷纷散去,心事重重的离开。
调动各地粮食去支援灾情严重的地区,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交通上的不便以及各地情况不一,甚至杭州灾情不明情况下都是一个无底洞。
含元殿内很快只剩下李治、武皇后两人。
武皇后凤眉微微蹙起,冷冷道。
“这孩子到了杭州,先是被杭州官府的官员带去吃什么接风洗尘的宴席,随后又被这些官员拉去看什么歌舞,总归是他好在想起自己的身份,准备开仓赈粮,结果粮仓却忽然被烧了。”
李治闻言,眉头紧锁。
武皇后的这番话当然是说给他听的。
李显这番表现,着实是太过于丢脸。
以至于武皇后刚刚将杭州的情况介绍给群臣的时候,刻意避开。
虽然这件事以后也定然会被人所知。
李治揉了揉眉心。
自己这个儿子的政治素养实在是太差了,不如前任太子,更不用说已故太子李弘了。
他沉默了一会,缓缓道。
“让他回来吧。”
武皇后微微颔首。
翌日。
“调集的粮食有限?”
武皇后凤眉蹙起,眼神凝重起来,心里被泼了一盆冷水。
她怎么也没想到最后会是这么个结果。
“回?天后娘娘,河东道遭遇水灾,河南前年饥荒粮仓消耗了不少,今日能够拿出来的不多,他们自身还要粮食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薛元超硬着头皮上前,恭敬道。
武皇后凤眸眯起,攥着奏章的手不由得捏紧。
如果各地的粮仓输送的不多,那接下来想要让杭州平稳度过灾情,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她沉默一会。
“还记得关中旱灾是怎么解决的么?”
薛元超一愣,旋即下意识的想起了那位杨家令。
武皇后决意已定,沉声道。
“把那套法子再搬过来用吧,麸糠再差,也能让人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