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赞婆倒下,很快让吐蕃将士们本就不高的士气顿时溃散。
旁边的尉迟循毓、阿史德温均是目瞪口呆。
刚刚赞婆的弓箭瞄准公主殿下的时候,惊的他们魂飞魄散。
要是这位公主殿下真的在这里出事,那他们怎么向二圣交差?
好在,这位杨家令神乎其神的一箭,射穿了这位吐蕃大将的头颅。
尉迟循毓很快反应过来,旋即高呼。
“赞婆已死,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旁边的大唐将士们也反应过来。
懂得吐蕃语的将士们也纷纷高呼。
那些近距离见到赞婆倒下的吐蕃将士们两眼呆滞,一下子失去了斗志,面对周围如狼似虎般的大唐将士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开始投降。
更远处的吐蕃士兵们并未见到自家大将被射穿脑袋的可怖场景,但是随着唐军将士们的呼喊,见到不少军中的将领纷纷投降,一时间有些慌乱起来。
绝望的气氛渐渐笼罩吐蕃军中,能够鼓起勇气抵抗的人也是越来越少。
半个时辰后。
吐蕃军中大部分士兵纷纷投降。
“公主殿下......”
尉迟循毓大步走了进来,眸中带着敬佩,行了一礼。
虽然这位公主殿下与赞婆对射射歪了,但是这不妨碍这位公主殿下赢得他们的尊敬。
一个养尊处优的公主殿下能够在这样激战的战场上表现如此英武,已经是十分了不得了。
“吐蕃大军溃败,吾等俘虏敌军两万余人,铠甲武器数千件,此战大胜。
太平内心里也是颇为振奋。
她红润的唇角微微抿起,微微颔首。
“辛苦诸位了,将战场打扫,所有的尸体集中焚毁。”
尉迟循毓等将士纷纷拱手。
“是,公主殿下。’
虽然这位公主殿下刚刚来的时候是借着皇帝的旨意,才慑服含州城众多将士,把持含州大权。
但是经此一役,不少大唐将士对这位公主殿下已经是心服口服,打心眼里敬佩了。
当然,不少见到那神乎其神一射的将士,对公主殿下身边这位温润如玉,嘴角噙着笑意的杨家令,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一箭,纵然是军中顶级的神射手,也未必能够使的出来。
不光是要力量足够大到拉开九石的硬弓,更要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最精准的判断。
杨易的这一箭,堪称箭术的巅峰。
半日后。
经过打扫的战场只留下被鲜血浸润的土地。
一堆堆吐蕃将士堆成的尸堆很快被点燃。
这些吐蕃士兵们有不少人感染了天花,集中焚毁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冲天的火焰伴随着笔直的黑烟,直冲天际。
太平凤眉微微蹙起。
那股烤肉的味道让她有些作呕。
她朝旁边的杨易道。
“我们先回去吧。”
杨易点了点头,正准备让亲卫们驱使着公主殿下的战车离开。
20.......
地面渐渐震颤起来,似乎有千军万马袭来。
众将士眉头皱起,眸中满是警惕。
尉迟立刻反应过来,高声道。
“保护公主殿下!”
?!
众将士纷纷变动阵型,将太平公主殿下围住。
太平倒是不怎么惊慌。
当然,公主殿下是绝不会承认她的底气来自于旁边的杨家令。
她看向杨易道。
“怎么回事?”
“难道吐蕃还有援手?“
杨易摇了摇头,目光看向极远处天与地的交界处,一片如潮水般蔓延而来的黑影带着冲天的威势。
他堪比鹰隼的敏锐目光,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朝着公主殿下微微一笑。
“并非是吐蕃的援手,应该是我们的援军到了。”
太平闻言,凤眉一挑。
片刻后。
那股如潮的军队在距离唐军不远处停下。
双方都没有动手,因为都看到了对方军中的旗帜。
“是援军来了!“
尉迟循毓低声道。
旁边的众将士也是微微颔首。
他们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
要真的是吐蕃的人,那他们还有一场恶战。
好在,是他们的自己的人。
不过,这些援军是不是来迟了?
另一边。
程务挺,王孝杰勒马,有些愕然的看着堆积如山的吐蕃军队的尸体,心里震撼莫名。
他们面面相觑。
不是说含州城被吐蕃军队围攻,支撑不下去了么?
看这样子,好像不太像啊。
程务挺沉默片刻,旋即道。
“走吧,去见见公主殿下。”
他看到了那面象征着公主的凤凰大纛。
王孝杰旋即点了点头。
片刻后。
两人出现在太平的面前,纷纷行礼。
“微臣程务挺、王孝杰见过公主殿下。”
太平微微颔首。
“两位舟车劳顿,辛苦了。”
程务挺、王孝杰有些尴尬。
程务挺连忙道:“吾等见到此处黑烟袅袅,便靠过来,没想到竟是公主殿下的行军。”
“这些吐蕃人的尸体是……………”
太平轻描淡写道:“吐蕃大将赞婆欲带手下将士逃跑,被我军追击,在此地决战,赞婆已死,吐蕃大败,我军擒拿俘虏两万余人。”
静!
程务挺,王孝杰一脸吃惊,瞠目结舌。
吐蕃已经败了?
赞婆被杀了?
大唐俘虏两万人?
两人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不是说,含州要支援吗?
他们扫了一眼那些烧焦的吐蕃尸体,一时间沉默无语。
到底是谁要支援?
杨易瞥了一眼两人,微笑道。
“两位将军来的也正是时候,这有两万人的吐蕃将士,还请两位将军暂时稍加看管,等候二圣发落。
“公主殿下还要督促剩下五州的牛痘接种。”
程务挺、王孝杰面面相觑。
他们成看押的了?
旋即,两人相视苦笑。
好像,也的确是不需要他们的增援。
这含州区区两三万余的将士,居然能够击溃将近十万的吐蕃大军。
这到底怎么做到的?
数日后。
长安。
含元殿。
“陛下,娘娘,是六胡州传来的急报。”
上官婉儿手中捧着一份急报走了进来。
李治、武皇后一怔。
武皇后放下手中的药碗,接过上官婉儿手中的密信,将其拆开,看了几眼,顿时有些愕然。
旁边的李治见到武皇后的表情,心里一跳。
莫非是含州城破了?
李治眉头蹙起。
“怎么回事?”
武皇后凤眸中仍然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她看向李治。
“陛下,吐蕃败了,大将赞婆被杀,被俘两万人。”
李治也是一愣。
吐蕃败了?
程务挺、王孝杰两人立下大功了啊。
他微微颔首,眸中满是喜悦。
“不错,程务挺,王孝杰干的好。
“此战应当是近年来,我大唐面对吐蕃的最大一胜。”
“连婆都倒在这里,这一战可谓是痛快!”
“朕要狠狠赏赐他们!”
多年来面对吐蕃的数次战争,无不是以失败为结局,仅有的几次胜利,也不足以让吐蕃人伤筋动骨。
但是这次不同,让吐蕃大将赞婆都死在大唐军队的手中,简直是一扫大唐多年的耻辱,让他心里畅快!
武皇后目光略显古怪。
她摇了摇头。
“陛下,此战倒是与这两人无关。”
“无关?”李治一怔,有些茫然的看向武皇后。
武皇后抿了抿唇,凤眸中仍然是带着一丝震撼。
“在程务挺、王孝杰抵达含州之前,吐蕃大军就已经败给我大唐了。”
“等到两人抵达的时候,大唐正在追击吐蕃!”
“正是那一战,大唐击溃吐蕃军队,俘虏了两万余人。”
殿内一片安静。
李治瞠目结舌。
含州城区区数万将士居然打退了吐蕃近十万的军队,还杀了敌方统帅?
这踏马到底怎么做到的?
李治一时有些凌乱。
it......
他才缓缓道。
“吐蕃兵力数倍于含州,到底吐蕃是怎么败的?”
武皇后眸中露出一丝复杂,旋即认真道。
“太平亲赴战场,与敌军对垒,我军气势大盛,将敌人击溃。”
李治眉头紧蹙,眸中闪过愕然与不可置信。
“太平那丫头,上战场了?”
武皇后点了点头,旋即将天花尸体抛掷地方军中的毒计娓娓道来。
这份来自含州的密折详细的叙述了整场战争的经过。
片刻后。
李治沉默下来,内心满是震撼。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派出去的军队还没有抵达,吐蕃就已经被大唐的军队给打的抱头鼠窜了。
这杨易竟如此奇才?
仅凭含州两三万的军队,想出天花这等奇谋,便将兵力数倍于自己的吐蕃大军给打的大败。
此人乃是真正的王佐之才啊。
他嗓子有些干涩。
“太平干得好。”
半日后。
含州城大胜的消息立刻席卷了整个长安。
中书省。
“这位公主殿下当真有当年平阳公主几分颜色,居然坐镇沙场,与吐蕃大将赞婆对射,不愧是太宗的血脉啊。”
“是啊,可惜这位公主殿下不是男子,当今太子......………………
“嘘,噤声。”
郝处走了进来,正在议论的众官吏纷纷停下来。
郝处俊瞥了一眼众人,也没说话,只是回到了自己的办公之所。
屋内。
李义沉声道。
“含州大胜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郝处俊没好气道。
“当然听说了。”
“多亏了那《大唐日报》,将此消息传遍了整个长安,现在三岁小儿都知道公主殿下御驾亲征,战场对弈吐蕃名将了。”
李义了胡须,有些忧虑。
“这传的消息未免有些太过夸张了,我倒是听说这位公主殿下只是站在战车上并未有多少精彩表现。”
郝处俊冷哼一声。
“无须这位公主殿下有什么表现,她能够站在那里,就已经胜过许多人了。”
“咱们的这位太子殿下,今早又跑出去打猎了。”
李义沉默。
他们两个中书令,中书侍郎,是铁杆的太子党。
太子是谁不重要,反正他们只支持嫡传正统。
但是这位太子李显着实让人有些失望,对比起那位前任太子,差的太远。
结果反倒是这位太平公主颇为出色。
还好,这位公主殿下是个女子。
薛府。
府邸内。
薛仁贵朝着自己的儿子薛讷道。
“公主赢了吐蕃,让老夫颇为吃惊,但是又觉得在情理之中,你可知道为何?”
薛讷一愣,摇了摇头。
“儿子不知。”
薛仁贵的捋了捋胡须,沧桑的眸子里闪过锐利,有些感慨。
“有那位杨家令在,任何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变成可能。”
“他是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啊。”
狄府。
狄仁杰揉了揉眉心,嘀咕起来。
“杨老弟走到哪里,都能闹出大动静来。”
“不过也还好,若非杨老弟在,这次六胡州就危险了。”
“用天花去对付吐蕃,这恐怕也只有杨老弟能想得出来了。”
半日后。
东宫。
“太子,你终于回来了。”
韦氏见到李显颇为高兴的回宫,忍不住道。
李显一愣。
“怎么了?”
韦氏叹了口气,将六胡州与吐蕃之战的事情叙述了一遍,旋即又意味深长道。
“这是二圣放出来的消息,绝不会有假。”
“二圣这是炫耀他们的女儿呢。”
“那位公主殿下如此英武,现在被不知道多少人赞誉。”
“你这位太子兄长,也该有些功绩。”
李显颇有些不耐烦道。
“孤只需要等到父皇传位于孤,做的越多,错的就越多。”
“太平是个女子,有功绩怎么了?”
“难道你还担心她会跟孤抢皇位?“
韦氏凤眉竖起,下意识想要反驳。
但是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她这个太子丈夫说的也对,再如何有功绩,有名望,难道还能跟他这个太子抢皇位不成?
半个月后。
含州。
“其余五州也已经开始接种牛痘........有含州珠玉在前,剩下的接种牛痘,应该是颇为容易了。”
太平撇撇嘴。
含州城这一战,意外的促进了接种牛痘的进度。
其余五州的胡人百姓见到含州采取天花毒计居然没有感染,一个个都得惊呆了。
现在接种牛痘苗,都是抢着接种。
杨易笑眯眯道。
“接下来的事情不需要公主殿下亲力亲为了,不过离开含州城之前,微臣还有一事需要请公主殿下示下......”
太平一愣,若有所思的看着杨易。
“什么事?”
杨易微微一笑。
“此番用了不少突厥百姓感染疫病的尸体用于战场,虽然并非亵渎尸体,但是那些尸体总归是他们的家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妻子,儿女。”
“战争之时,行非常手段,当然是可以理解。”
“不过,此时危局已解,那些尸体也有功劳。”
“微臣以为,应该在含州城处勒石刻名,将此战捐出尸体的人名刻在上面,以作慰藉。”
突厥人倒是对入土为安不怎么看重,只需要在草原上用火焚烧即可。
不过把尸体抛出去,着实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的。
战争之时的手段难免有些酷烈,底下人没有怨言那也是不可能的。
说没有怨言的都是跟自己无关的,是自己的爹飞到天上,砸吐蕃营地里,是谁都要跳脚。
太平明白了杨易的意思,微微颔首。
“你这厮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回头再让衙门多发些补贴,以作慰藉好了。”
“就是这些尸体收集的仓促,估计不一定知道名单呢。”
这时.......
长孙璃月走了进来,笑吟吟道。
“公主殿下这些担心倒是不必了,名单在我这里。”
太平一怔,面无表情。
“你怎么会有?”
长孙璃月眨了眨眸子。
“因为璃月与郎君心有灵犀哦,猜到可能会有此举,便当时托负责此事的突厥将领记录下来。”
太平眼皮跳了跳。
她面无表情道。
“哼,是么?”
一边的杨易无奈一笑。
“是微臣让长孙娘子当时负责将名字都记录下来的。”
太平心里没来由的舒服了许多,她瞪了一眼一脸无辜的长孙璃月。
这女人喜欢跟她作对是吧。
数日后。
随着衙门在含州城外勒石刻名,倒是让不少突厥百姓们大赞公主殿下仁德。
又过了几日。
太平便在一众将士的目送下,缓缓离开含州。
而众多突厥百姓相送。
马车内。
太平放下车帘,淡淡道。
“没想到离开六胡州,还有这些突厥百姓相送。”
“要知道东、西突厥都是大唐灭的。”
杨易微笑道。
“六朝何事,不过门户私计。”
“与大唐有利益冲突,开战的,不过是突厥的少数贵族,又不是突厥的百姓。”
“百姓总是希望和平。”
“大唐的蛀虫和突厥的野心家都是大唐和突厥百姓的共同敌人。”
“如今突厥百姓归于大唐,或许在他们心里,公主殿下比那些只知道剥削他们的突厥贵族不知道强多少呢。”
“至少公主殿下在强敌围攻之下,没有放弃六胡州,也没有放弃这些百姓。
“这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公主殿下闻言,若有所思。
旁边的长孙璃月笑吟吟的看着杨易,眸子里深处却是闪过一丝惊讶。
这位杨家令的洞察力,简直是让她叹服。
旬日后。
长安。
公主殿下的马车在一众士兵的簇拥下缓缓入长安。
不少百姓纷纷驻足,眸中含着热切,一个个颇为好奇的张望,想要一睹公主殿下的风姿。
马车内。
唯有太平和杨易二人。
长孙璃月已经乘坐赵国公府的马车离开了。
太平捏着手中的《大唐日报》,面无表情道。
“这些人,都在乱写。”
“本宫什么时候跑到战场上冲锋了?”
“还有,这一箭分明是你射死的赞婆,为什么说是本宫?“
“本宫回去非得好好呵斥他们。”
杨易不禁莞尔。
“公主殿下是《大唐日报》的创立者,兼社长,那些手下人自然是要拼命的为公主殿下造势的。”
“微臣倒是觉得公主殿下不仅不该呵斥他们,反而是要奖赏他们一番。”
“若不是《大唐日报》宣扬公主殿下的丰功伟绩,公主殿下的名望又岂会有如今这般隆盛?”
太平嘟着嘴,瞥了一眼杨易。
“可是本宫不想埋没你的功绩。”
杨易哑然。
他微笑道。
“只要公主殿下记得,微臣的功绩就不会被埋没。”
太平眉头紧蹙。
“这不一样......”
“难道你不想......嗯,就是如你当初所说,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的去娶你的意中人么?”
“没有功劳加身,如何能够做到万众瞩目,众目睽睽之下,娶上自己心爱的人?”
杨易哑然。
原来公主殿下说了半天在这呢。
就是不知道公主殿下这口中“心爱的人”又是不是指的自己呢?
他似笑非笑的看着公主殿下。
太平略有些心虚的偏过头,不敢与这位杨家令对视。
但是公主殿下旋即又觉得自己这般举动未免显得自己好似怕这厮一般,旋即又抬起头,乌溜溜的凤眸若无其事。
她抿了抿红艳艳的唇瓣,轻哼一声。
“本宫......本宫这是为你考虑。”
“虽然本宫答应了你,要以后帮你找媳妇儿。”
“但是保不住万一,你就看上了什么国公家的女儿、孙女,那人家到时候不得挑你的爵位,身份?”
“现在多靠功绩捞些爵位,官职,以后啊,等遇到自己心爱的女子,也就不用担心对方的身份尊贵了。”
公主殿下说完,便感觉马车的气氛仿佛一下子安静下来,微风拂动车帘,车内的暖炉静静燃烧,龙涎香的香味提神醒脑,听着车外的喧闹以及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嘎吱嘎吱声,公主殿下仿佛能够感受到两人的心跳。
噗通噗通,好似渐渐重合。
杨易就坐在对面,那股阳刚的男性魅力却是扑面而来,让她心头发软。
公主殿下忽然心里羞涩起来。
杨易温润的眸子盯着太平,微笑道。
“微臣岂会让公主殿下担心,必然会实现微臣对公主殿下的诺言。”
什.......什么诺言!!!
这诺言不是对你的意中人承诺的么?
又不是对本宫承诺的!
太平忽然感觉脸蛋滚烫起来,脑袋热的晕晕乎乎的,快要冒烟了。
她连忙掀开半边车帘,让外面的冷风吹拂进来,将她脸上的温度降低了不少。
太平抿了抿唇,若无其事道。
“你刚刚说什么?”
“本宫没听清。”
杨易一愣,不由得轻笑起来。
这位公主殿下掩耳盗铃的本事,的确是不一般。
他的笑容让太平越发觉得羞恼,只得狠狠的瞪这登徒子一眼。
杨易微笑道。
“微臣说,会实现诺言,公主殿下不必担心我找不到媳妇儿。”
太平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
“那就好。”
说罢,公主殿下偏过头,将目光投向窗外,耳边却是渐渐红润起来。
杨易嘴角含笑。
功劳岂会被埋没?
那位皇帝陛下估计都看在眼里呢。
他倒是巴不得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要在他身上呢。
现在得到的太多,终归是会被收回去的。
等到了公主殿下夺得至高位,再论功劳不迟。
片刻后。
含元殿。
太平、杨易向着二圣行了一礼。
周围的官员们都纷纷有些敬佩的看着这位公主殿下。
即便是有些之前觉得这位公主殿下嚣张跋扈的,如今却也是觉得公主殿下本该如此英气勃勃。
武皇后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的女儿,眉宇间颇有些骄傲。
哪怕贵为大唐的天后娘娘,她同时也是一个母亲,当然是会为了自己的女儿取得成绩而感到自豪。
李治轻咳一声,脸色如常,笑眯眯道。
“太平,这次你做的不错。”
“六胡州对大唐至关重要,无论如何,都不能丢下。”
“而你们则是反击吐蕃,让他们损失惨重,是我大唐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大捷。”
“听到捷报,着实叫父皇痛快啊。”
太平笑嘻嘻道。
“既如此,那父皇可不得好好赏赐儿臣还有杨易?”
殿内众人不由得将目光放到杨易身上。
他们都很清楚,这次战争之所以能够赢的如此轻松,全赖这位杨家令的手段。
李治微微一笑。
“那太平上前听封......”
太平眨了眨眸子,旋即故作认真道。
“儿臣听旨。”
李治瞥了一眼武皇后,旋即微笑道。
“太平公主接种牛痘,六胡州大捷有功,加封镇国太平公主,加实封千户。
众人心里一凛。
这位太平公主殿下着实受宠,一般公主封户为三百户左右,长公主则是能到六百户。
但是这位太平公主殿下,却是从未有过限制,如今又加封千户,已经是大唐自立国以来,拥有封地户数的最高纪录了。
不等众人反应,李治又缓缓道。
“另,因镇国太平公主忠孝行已,仁明绝伦,才无不同,无不综,顷夷国难,朕特赐镇国太平公主入朝参议之权,望其秉持忠诚,竭心尽力,共理国政。
这话落下,便仿佛在湖面投入一?石子,荡起阵阵涟漪。
众人纷纷愕然的看着这位皇帝陛下,却见二圣无异色,显然夫妻俩已经商量好了。
太平也是一怔,下意识的看向杨易。
杨易神色平静,朝她微微一笑。
他心里也有些意外。
本来还想找机会暗示一下武皇后,让武皇后赐权,没想到李治,武皇后居然商议好了让太平参议国政么。
这是临时决定,还是早已经有所计划?
众人沉默片刻,旋即恭敬道。
“陛下英明。”
没人会傻乎乎的站出来反对,把持了大唐几十年的二圣想要共同决定做某件事,没有人可以阻止。
太平抿了抿唇,心里有些莫名的慌乱。
这种超乎计划外的情况发生,总让她有些迷茫。
不过这不正是她想要的么,平阳昭公主能为国建军,屡立战功,她当然也可以为国参政。
她旋即轻轻一礼。
“多谢父皇,母后恩典。”
李治微微一笑,旋即目光落在杨易身上。
“公主家令杨易献接种牛痘之法,助太平公主平定六胡州之战有功,升县伯,加实封五百户。”
杨易挑了挑眉,旋即道。
“多谢陛下。”
片刻后。
含元殿群臣散去。
杨易和太平也离开了殿内。
皇宫内。
两人缓缓走下汉白玉石台阶,走在青石砖道上。
太平忍不住道。
“父皇,母后加封本宫为镇国太平公主,倒真是让本宫有些意外。”
杨易嘴角含笑。
“二圣认可了公主殿下的能力,委以重任,这不是好事么?”
太平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
“你要这么说,也是呢。”
“不过本宫总觉得心里有些空空的,好似一切来得太快了。”
杨易唇角勾起。
“公主殿下此言差矣,并非是来得太快,而是公主殿下立下的功劳太大了。”
“每一次功劳都堪称是惊世奇功。”
“旁人一辈子也难以立下一次。”
“二圣看的分明,自然会对公主殿下器重。”
太平停下脚步,乌黑透亮的凤眸抬起,看向杨易,轻哼一声。
“这些功劳都是你的。”
“本宫不过是蹭着你的功劳罢了。”
“总有一天,本宫要把这些功劳通通还给你。”
杨易眨了眨眸子,忽然微微俯身,俊俏的脸庞距离太平不足数寸。
公主殿下甚至能够感受到杨易灼热的鼻息,她修长乌黑的睫毛微微颤动,凤眸中满是羞赧和惊愕。
这还是在皇宫里面呢!
这不会这么大胆吧?!
不着边际的念头忽然闪过,让公主殿下浑身发烫,她下意识的看着杨易厚厚的嘴唇。
气氛渐渐暧昧。
好在杨易并未作出公主殿下“想象中的事情”,只是笑眯眯道。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公主殿下见外了。”
太平一愣,忽然为自己刚刚闪过的旖念感到羞耻,同时又有几分失落。
这些复杂的情绪,让她渐渐羞怒起来。
“哼,什么一家人不一家人的,你这真是放肆,本宫......本宫是你什么家人吗?”
“殿下与微臣都在公主府里生活,府邸里难道不算一家人么?”
“原来如此。”
“公主殿下以为什么?难道公主殿下眼中的家人只有丈夫和妻子?”
“呸!登徒子!“
远处。
雕栏玉砌,汉白玉石台阶上。
李治和武皇后凭栏而来,默默的看着远处打打闹闹的公主殿下和她的家令。
武皇后眨了眨眸子,意味深长道。
“此子有天纵奇才,与太平不是正合适么?”
李治眼眸深沉,淡淡一笑。
“的确是震古烁今的奇才。”
“有人擅武,而不擅文。”
“有人擅文,而不擅武。”
“文武双全者,却总有一项稍微逊色,而这杨易,却是样样都堪称绝世奇才。”
“文韬武略,信手拈来。”
“朕都要怀疑此人是不是生而知之的圣贤了。”
武皇后微微一笑。
“总之,是我大唐的栋梁。”
李治深深的看了一眼远去的近乎模糊的杨易的背影,重重的咳嗽几声,苍白的脸上涌起一抹红润。
“是啊,是我大唐的栋梁。”
他心里冷冷的补了一句。
可惜,朕太老了,而你太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