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宽敞的大殿内没有任何的声音,寂静的好似落针可闻。
这消息在殿内众臣心中掀起一阵阵波澜。
不少人心中颇为惊愕。
李敬业何许人也?
那是开国功臣司空李?之孙。
放眼大唐,也是功臣之后里较为出色的。
在先帝掌权之时,李敬业还是在宫中禁军掌权,后来前任太子李显兵变,其子参与其中,这才被武皇后给贬谪了。
没想到,这才贬谪没多久,居然兵变了。
殿内颇为安静。
众人沉默。
武皇后眼眸微微抬起,淡淡道。
“李敬业纠集了多少人马?”
那将士连忙道。
“回?天后娘娘,李敬业拥兵超过十万众。”
殿内不少人倒吸一口冷气。
十万?
这才多久,叛军就已经聚集了将近十万人。
武皇后凝眉沉思。
“怎么会聚集如此之快?”
那将士一时语塞,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武皇后蹙眉,察觉到此人的神情,知道还有内情,旋即道。
“还有何事,尽管说来。”
那将士脸色凝重。
“敌军声势浩大,引得不少人来投,乃是因为其军中记室骆宾王为其写了一封书,分发州县,名声大振,这才招致不少人马。”
众人面面相觑。
檄书?
一边的杨易眉心跳了跳。
骆宾王?
檄书?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份大名鼎鼎的檄书是骂武皇后的。
武皇后若有所思。
“檄书?”
“什么檄书?”
那将士不敢再言语,只是从怀中掏出一份卷起来的纸呈于双手之上。
旁边的宫女连忙将这份檄书拿过来给武皇后。
武皇后接过将其打开,看了一眼,先是一怔,旋即似笑非笑的继续看下去。
殿内众人面面相觑,天后娘娘的表情让他们有些不明所以。
少顷。
武皇后放下手中的檄书,淡淡道。
“写的不错。”
“薛卿你来念一念这《为徐敬业讨武?檄》......”
薛元超闻言一愣,面色顿时有些愕然。
他也是宦海沉浮几十年了,是个老油条了。
从武皇后口中提到“为徐敬业讨武?檄”这几个字,就大概猜出来里面十有八九没写武皇后什么好话。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是真不想读这一份檄文,但是开口的是武皇后,他实在是拒绝不了。
当下也只得硬着头皮接过宫女递过来的《为徐敬业讨武?檄》。
他看了一眼,顿时沉默下来,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惹得周围众人颇为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檄文能够让这位以心机深沉的薛仆射如此失态?
薛元超深深吸了口气,硬着头皮念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待,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仅仅只是念了几句,殿内众人纷纷勃然变色,便是皇帝李旦也是脸色有些难看起来。
这话简直是把武皇后骂成了青楼女子还不如,着实杀伤力极大。
武皇后被如此辱骂,他这个当儿子的自然也是脸色挂不住。
至于其他大臣则是面面相觑,别说是武皇后,便是他们听着都觉得这份檄文字字如刀。
他们也顿时明白过来,为什么刚刚薛元超脸色这么难看了。
这种东西读出来简直就是在狠狠地骂武皇后,但是偏偏让读的人正是武皇后本人,这着实是让薛元超有些下不来台。
片刻之后,薛元超念完这封檄文,心里如释重负,额头之上已经渗出了不少汗水。
这篇檄文的威力太大,让他这位老臣也是汗流?背。
武皇后反倒是脸色平静,只是淡淡一笑。
“薛卿,你是尚书省的尚书仆射,又是文坛领袖,见过不少才子能人。这骆宾王写的文章字字犀利,文采斐然,着实是不可多得的才子。你怎么没有把他推荐给本宫呢?如今却是在反贼之中见到了这样一位才子,确实是我大
唐之憾啊......”
薛元超脑袋有些宕机,反应不过来武皇后的话是故意嘲讽还是真心实意。
当下只得拱了拱手,行了一礼:“娘娘恕罪,这是微臣之过。”
武皇后微微一笑,并未多怪罪薛元超,目光淡淡的扫了一眼殿内众人:“我大唐数千万人,才子不知凡几。然而朝廷之中却时常出现人才缺失的情况,现在倒是反贼之中出现了一位大才。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大唐的科举还存
在着些许缺漏,举荐人才的机制不够完善。这才让这样的一个才子遗落,这难道不是本宫与诸位卿家的责任吗?”
众人纷纷面露惶恐,向武皇后请罪。
武皇后却是淡淡说道:“此骆宾王实乃奇才,本宫甚是欣赏他。你们谁认识他,替本宫传个口信,若是此人能够归顺我大唐,本宫定然重赏。”
这时旁边的武承嗣忽然站出来,拱手道:“曾听闻大将军装行俭曾经招揽过此人,或许与此人颇为熟悉。”
众人闻言纷纷一愣,有些愕然地看着站出来的武承嗣。
这话显然是故意将火往裴行俭的身上烧,裴行俭此时已经垂垂老矣,病入膏肓。
此次宴会当然不可能他拖着病体来参加。
不过裴氏在军队的威望还是很大,武承嗣此举莫非是想要将与反贼有勾结的名声泼到裴氏的头上吗?
武皇后闻言却是不置可否,没有理会武承嗣,而是淡淡道:“李敬业身为英国公李之后,不仅不思祖父为国尽忠的功劳,纵容子嗣参与兵变,罪大恶极。然,本宫念及其父为大唐兢兢业业,故赦免了其子嗣参与谋反的连坐
之罪,只是将其贬谪。没想到此人不仅不心念恩情,还参与到谋反之中,着实是不把朝堂秩序、皇家威严放在眼里。如今更是纠结了将近十万人,还打着太子的名声,他是想要自己当皇帝吗?”
这话落下来,殿内众人纷纷沉默了下来,没有人敢说话。
武皇后冰冷的声音让气氛更加压抑。
“如今叛贼盘踞扬州,谁愿意领兵去讨伐此贼,为我大唐平定叛乱?”
这话落下,殿内诡异的陷入平静。
不少人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一边的杨易。
倒不是说朝廷没有能够平定叛乱的将领了,诸如程务挺、李文总、王孝杰等人也有一定的领兵能力,但是这几人跟如今声名正隆的杨易比起来又差远了。
自太宗皇帝以来,大唐将星如云。
到了先帝执掌之时,又有装行俭支撑大唐军方。
如今几十年过去,裴行俭和薛仁贵渐渐老去。
薛仁贵经过与吐著名将论钦陵最后一战至此,似乎便已经耗尽了全部的精力。
如今虽然还挂着朝中的职务,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都向朝廷请了病假,修养身体。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位将军已经是不可能再有精力出征,再有几年或许就要告老还乡了。
而装行俭则是身体更为糟糕,在先帝还没有去世的时候,裴行俭就已经是奄奄一息,能够支撑到现在,着实算这位老将年轻的时候身强体壮了。
而到如今,裴行俭也就差最后一口气。
大唐沦落到青黄不接的尴尬阶段,仅有的几个稍有能力的将领完全支撑不起来大唐曾经辉煌无比的军方战绩。
而就在这时,杨易横空出世,接过了最后一棒,成为大唐军方最闪耀的星星。
击败名将论钦陵已经让他足以跻身天下名将之列。
现如今虽然只是参与了一次战争,但是他的名声已经是让大唐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军方的士兵更是以此为偶像。
因此当武皇后问及人选的时候,不少人都看向了杨易。
太平公主在一边嘀咕道。
“他们没事看你干什么?大唐又不是没有能打的将领了。这些人这时候倒是想起你了,平日里怎么不见他们这么殷勤?你跟孔崇基论辩的时候,这些人可都是袖手旁观,有事了倒是准备让你去上。我看这事儿你别参与,我就
不信我大唐没人能够平定得了李敬业的叛乱了。
杨易有些哑然,太平公主说的轻巧,但是现在这种局面却不是他能够说了算的。
他轻轻拍了拍太平公主的小手,示意这位公主殿下冷静下来,随即朝着武皇后拱了拱手:“天后娘娘,微臣倒是有人选,可以推荐。”
武皇后一愣,她本来以为杨易是打算请辞,没想到却是站出来举荐人才。
她有些好奇地笑道:“你有人选可以去平叛?你说说看是谁?”
杨易笑道:“微臣想要举荐的人是褒圣侯孔崇基。褒圣侯声称圣贤之道乃是治国平天下之道,更是声称学了圣贤之道便是无所不能。微臣以为褒圣侯必然有办法去平定李敬业的叛乱。”
这话落下,所有人都突然面露愕然,他们万万没想到杨易居然会来上这么一出。
众人有些不敢置信,下意识将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褒圣侯孔崇基身上。
孔崇基笑容僵硬,脸色呆滞。
他怎么也没想到杨易会忽然点到他,他颇有些愤怒地瞪着眼睛看向杨易。
杨易只是微微一笑。
孔崇基脸色涨红起来,他连忙朝着武皇后拱手道:“天后娘娘,微臣只是一介文臣,这平定叛乱之事,微臣可是难以担当此任。”
他不是不可以硬着头皮将这事儿挑下来,但是李敬玄的例子可是赫然在目。
当初李敬业和刘仁轨之间闹矛盾,刘仁轨把李敬推举为姚州道大总管去跟吐著作战,结果大败,导致刘审礼与王孝杰被吐蕃人俘虏,之后还是托了杨易的福,让吐蕃归还了刘审礼和一众被关押了将近一年的大唐将士。
如今若是他被杨易给架着去平叛李敬业,要是赢了那还好,要是输了,李敬的下场便是前车之鉴。
况且那李敬业是英国公李?的孙子,当年那位英国公的统兵能力,可是众所周知,哪怕是太宗皇帝也是赞不绝口。
如今谁知道他的孙子有多少学到了多少?
他一个儒生去跟这种将门虎子斗,失败的几率实在是太大了。
这杨易故意举荐自己去平叛,着实是用心险恶,要是自己被李敬业给抓到了,那自己到时候说不定要被李敬业祭旗。
孔崇基心里闪过诸多念头,心里对杨易越发的怨恨起来。
殿内气氛颇为安静,众人表情复杂。
杨易微微一笑,瞥了一眼孔崇基:“勇者不惧,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成仁。褒圣侯身为圣人世家嫡传,值此大唐需要用人之际,为何不敢站出来挽狂澜于既倒?将逆贼李敬业抓捕回来,反而是在这里推脱呢?”
孔崇基被杨易的话噎了半天说不出来,他脸色铁青,又说道:“我不是退缩,只是对兵事一无所知,如何能够去平叛李敬业?若是耽误了朝廷大事,岂不是万死不辞?”
杨易略有惊讶,随即拱手道:“那上次本官要将儒学归于国学之一,发展其他综合性人才,褒圣侯可不是这么说的。褒圣侯当时可是说圣贤之道可以解决万难,学习圣贤之道才能培养出我大唐真正需要的人才。如今大唐现在
正是需要褒圣侯这样的人才,褒圣侯却又说自己无能,那圣贤之道学了又有何用?莫非就是打退堂鼓?”
孔崇基万万没想到杨易会在这个时候把自己跟他的恩怨抬出来,给了他致命一击,让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旁边的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这位卫国公睚眦必报,居然会在这个时候把褒圣与孔崇基架在火上烤。
不少人心里默默告诫自己,以后尽量少招惹他。
而也有一些老成持重的人则是认为杨易这般举措将国家大事放在私人恩怨之后,着实有些不忠君体国。
武皇后瞥了一眼杨易,心里有些无奈。
她当然知道杨易这是故意把孔崇基架在火上烤。
这家伙看似和煦,温柔,但实则对敌人是有仇必报。
不过这也符合他的性格,有才能的人往往比较有个性。
武皇后对杨易的包容极大,也只是无奈摇摇头。
既然孔崇基能力不佳,那便不可能用他,她看向杨易,微笑道。
“杨卿俘虏吐蕃论钦陵,击败吐蕃大军,一战成名,如此军事才能,放眼大唐也十足罕见。不知道杨卿可愿为本宫和陛下分忧,出兵讨伐叛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