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哈哈哈,大明> 第 32章 出门长见识

第 32章 出门长见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余令在读书,王秀才讲的东西也越来越深奥。
    很多时候余令的回答全都靠蒙。
    因为现在的课程内容对余令而言已经“超纲”了。
    自从余令从衙门出来后,王秀才几乎是天天来,不知不觉间余令已经连续上了半个多月的课。
    每日的作业多的吓人,全是各种背诵,全是名篇。
    有些余令是会背的。
    但有些是余令闻所未闻的。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书对余令而言就是天书。
    能认,能跟着读,但要说释义……
    那就完蛋了。
    当余令得知考秀才第一场考试是考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的时候......
    余令觉得自己这辈子或许都考不了秀才。
    王秀才却笑着说第一场考试是最简单的,基本都能一次而过。
    经文、诗赋、经文、姘文,这些余令看着都头大。
    更何况前面还有一个童生需要考。
    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是不行的。
    余令先前还以为以自己“过来人”的学问最不济能考个秀才。
    可随着不断的学习,余令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自大和可笑。
    太难了,录取率还贼低。
    (ps:注释在后面。)
    现在的秀才算是在给余令开小灶。
    原先他是讲一节课,余令和闷闷一起听,现在他把余令和闷闷分开了。
    今日给闷闷讲,明日就来给余令讲,而且时长也不一样。
    余令上课的时间明显会比闷闷要长很多。
    余令这些日子忙的要死,不说没去过铺子,就连家里的这个大门都没出去过。
    如意和小肥也忙碌了起来。
    两人年岁差不多,又都是穷苦出身,并无隔阂,熟悉之后有说不完的话。
    这个半个月以来两人已经相互熟悉了。
    如意知道吃饭来之不易,没事的时候就拼命的干活。
    抱着木盆,拿着刷子,把大水退后台阶上残留的污泥都刷了。
    院子里的枣树的树干都被它擦拭的干干净净。
    今年的年景虽然很不好,但今年枣树结的枣子是真的多。
    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像是一串串的葡萄。
    闷闷很爱吃枣。
    她只要嘴馋了,厨娘就会举着竹竿从厨房出来,在树上一顿敲,青枣就开始往下掉。
    今早敲了,她现在还在哎哟。
    枣树叶子上的毛辣子从树上掉下来了,精准的落在她的后颈上。
    这玩意可要命,火辣辣的疼,就像热油溅上去一样。
    所以,现在她还在哎呦。
    这也是余令不爬树摘枣的原因,毛辣子和树叶的颜色浑然一体,一个不注意就中招,防不胜防。
    如意干完活就跑了,他要去铺子里帮忙。
    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是他自己自愿的。
    他不想变成一个光吃不干的废人,不干活他的心不安。
    他听过余令讲过“扫楼”,所以他现在每天就去“扫街”。
    拿着铺子的布样挨家挨户的宣传,说什么有需求找余记……
    (ps:扫楼就是挨家挨户地发单页,做宣传。)
    法子虽然笨,也累人,但铺子却明显的有了人气。
    这还是京城遭了灾之后,若是没有遭灾,说不定生意会更好一些。
    余员外也忙碌起来。
    他要去收棉布,去找货源,去把农妇纺织出来的棉布或是麻布收上来,放到铺子售卖。
    王秀才终于把大道理讲完,余令也终于松了口气。
    望着不停揉脑袋的余令,王秀才忍不住笑道:
    “这些学问是不是很吃力?”
    “很吃力!”
    王秀才笑道:“好好记着,等到后日就会有大用,小小的人,说高深的话语,就算是囫囵吞枣,那也是临阵磨枪。”
    余令不解道:“什么意思?”
    “不快也光!”
    余令懂了,自己这是成了王秀才“宝贝”。
    虽然知道被利用,余令也不生气,有价值才会被利用。
    而且这件事对自己并无坏处。
    只要自己表现的不太过分就行。
    王秀才说了,到时候宫里有人会去参加。
    其实这个消息才是最让余令心动的,他想问问宫里出来的人……
    宫里有没有一个叫做小老虎的。
    八月了,天要落凉了,余令怕小老虎在宫里没有穿的。
    余令已经准备好了钱和衣裳,只要.....
    在余令忐忑的期待中,后日转瞬即至......
    陈婶和厨娘早早的就把余令喊了起来,两人一起动手,开始给余令打扮了起来。
    天亮的时候王秀才来了,望着余令的丸子头,怎么看都觉得不舒服。
    怎么看都觉得如鲠在喉。
    他觉得应该剃头,额头上留一点才是最可爱的。
    童子,童子,一个孩子非要搞得这么老气横秋做什么。
    一点都不可爱。
    “先生,咱们今日去哪儿?”
    “泡子河!”
    “先生怎么不开心,是有起床气么?”
    “没有!”
    “是没吃饭么?”
    见先生不说话,余令赶紧道:“先生,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
    “闭嘴!”
    余令不知道先生为何有点不开心,闻言后就没作声了。
    泡子河这地方余令是知道的,在内城东南角。
    因为这里地势低,河道四周分布着数个大小不一的水洼,大的占地百亩,小的十余亩。
    所以才叫泡子河,京城人习惯叫它海子。
    (ps:清朝末年,修京山铁路,泡子河填了,现在也看不到了。)
    原先那里就是一处荒废地,是钓鱼佬的天堂。
    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一个姓刘的道人在这里建了一个道观。
    这个姓刘的道人和当时的吏部侍郎顾起元玩的好,顾起元他上报了朝廷,朝廷在这里造了观音和福、禄、寿三圣像。
    朝廷赐名为太清宫。
    在东岸还有一座建于明成化初年的护国永安宫,里面供奉的是全真道五祖之一的吕洞宾。
    听说颇为灵验,所有来考试的学子都会来拜。
    再加上泡子河不远处就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贡院。
    每年春秋两季进京赶考的各地学子都会聚集在此。
    所以,这里就成了文人相聚的胜地。
    讨论学问的,祈求自己高中榜首的,摩肩接踵。
    如今秋季到来,学子已经开始聚集,热闹非凡。
    余令和王秀才到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有很多文人了。
    余令举目望去发现这里真的是一个好去处。
    湖水上的画舫,在树荫里雕梁画栋隐现一角。
    文人爱水,达官显贵在这里造园,依水而居,恬然自得。
    苔花侵画壁,池影动檐牙。
    余令在认真的看着美景,远处的人也在打量着余令。
    本该垂髫的年纪,却偏偏搞个道髻,怎么看都觉得怪。
    脸皮极厚的余令朝着打量自己的人挥了挥手,惹得那些学子哈哈大笑。
    不停的喊着有趣,有趣……
    王秀才狠狠的瞪了余令一眼,余令垂下了脑袋。
    拿出请帖,王秀才就带着余令上了船,朝着泡子河里的一处小岛驶去。
    余令望着在水面上不断巡逻的兵士,只觉得这一次应该是来了大人物。
    上了岛,余令就变成了刘姥姥。
    哪怕余令一点都不懂园林构造。
    但望着眼前的景观余令也能感受到它的美丽来。
    所有的一切都很自然,就像天生地长的一样,让人看着一点都不觉得突兀。
    准备进园子了,王秀才再次拿出请帖,这一次他的请帖直接被收走了。
    在岛上的一处楼阁,一名内侍低声道:
    “太子爷,来人是一位秀才,姓王,祖上是……”
    内侍悄然说着话,太子朱常洛点着头。
    他知道他不受皇帝喜欢,他也知道目前大明朝面临着什么。
    他心里憋了一口气,他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证明自己今后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他知道这次机会的得之不易。
    大伴筹划了半年,又因一场大雨险些夭折。
    在今日,他要发现人才,待登大宝之日,革除弊政,重振朝廷纲纪。
    在他身后,一名身材高大的太监正抱着一个小娃,好奇的望着园子里左顾右盼的那个小娃。
    所有人都规规矩矩的……
    唯独这个小孩不安分。
    “进忠?”
    身后人一愣,赶紧低下头,立刻接话道:“太子爷,奴在!”
    “观海亭风大,记得给皇孙加个毯子,等到晌午太阳灿烂,再取下,切莫让皇孙着凉了,记着没?”
    “太子爷放心,奴记得,毯子早已给加了!”
    朱常洛满意的点了点头,大伴举荐的这位内侍不错。
    有眼色,会办事,难得的是他能把皇孙照顾的很好。
    自己已经很少听到孩子的哭声了。
    亭子里,王秀才忙着见礼互道姓名,余令忙着看景,然后盯着忙碌的奴仆,暗暗思考着他们会不会是太监。
    如果是,自己该怎么开口,是直接问,还是先塞点钱再问。
    王秀才碰到了鱼巷年,他算是找到了组织,鱼巷年拉着王秀才,大声道:
    “来来,老王我给你介绍一位大才,这位是幽忧子卢照邻的后人卢国霦,字公瑜,号昆石先生!”
    王秀才闻言一惊,连忙拜见。
    余令也是一惊,赶紧偷偷的打量这个卢国霦。
    他不是认识卢国霦,而是被幽忧子卢照邻这几个字给镇住了,这位家世厉害,家族传承这么久远。
    两人见礼后,卢国霦望着余令道:“王先生,这位是?”
    “劣徒余令!”
    余令赶紧道:“小子余令,拜见卢先生。”
    王秀才也看向卢国霦身后的一小孩,笑道:“公瑜兄,这位是?”
    “哦,犬子,在下的犬子”
    卢国霦见儿子无动于衷,还在左顾右盼的,抬腿就是一脚:
    “逆子,快,见礼!”
    卢国霦身后头上扎着三塔头的孩童往前一步,认认真真行礼道:
    “小子卢象升拜见王先生,拜见鱼先生。”
    余令彻底的呆住了,愣愣的望着这个叫做卢象升的孩子,这是继秦良玉之后自己见到的又一猛人。
    原来,他小时候是长这个样子啊。
    他这发型,哎呦喂,真是萌死人了。
    明朝小孩十五岁之前的头发,
    (ps:明代276年间,一共录取的秀才总数是40万,平均每年1300人,平均下来一个省也就一百人左右,如果以每个省有5000读书人取100人来计算,录取率是2%,约和当今的211大学录取率大致相当。)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万法归一:开局我就成仙了 都市重生:女人,不要影响我修仙 顶级赘婿 小雌性妖娆妩媚,众兽夫失控沦陷 刚出狱,就被校花骗去同居 全球挖矿 权力巅峰:从领导大秘开始 你管这叫创业? 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大玄第一侯 绑定天骄,师妹凝丹我成尊! 当诡异降临世界,死亡即是终点 水浒:开局悟性拉满,震惊周侗 我登录了僵尸先生 哥们竟是曹操型上单? 请先生救我 葬剑棺 奋斗九零:复员老兵摆摊养家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