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滔滔河岸边,陈叙与一张模糊的虚幻脸孔面面相对。
还不等他厘清心中诸般念头,对方先开口了。
「我沉寂三百年,也有百年未曾再品读如此上佳的新诗了。」虚幻身影注视陈叙,轻叹一声,「人死后,总是容易忘记许多东西。」
这句话很有意思。
什麽叫「人死后总是容易忘记许多东西」?
陈叙略迟疑片刻,回应道:「前辈忘了什麽?」
「那可是有很多很多。」虚幻身影道,「譬如我的姓名,我的来历,我生平一些事迹。便连我着过的书,我也只记得半本咯。
若是再忘记更多,再过千百年,我之英灵便也要消散于天地。
世间安得长生法?呵……」
陈叙没想到会得出这样一个回答。
想到伍正则说过,道家只修今生不修来世,或得千八百年寿。
儒家虽极难提高寿命上限,但却可英灵长存世间。可如今看来,这个长存也是要打些折扣的。
陈叙不由问:「那前辈欲待如何?」
「我想重新记起一些,能记多少是多少。这个冯家的进士带了九世传薪灯过来,可续我四十五年记忆。
但这还不太够,我需要一个引子。
世间俊彦,不论是以诗还是以文,但凡能引得我内心触动,便能撕开我蒙昧的迷障。
你的新诗方才已经让我有了一些朦胧回忆,但我还是有些捉摸不透。」
陈叙细听着,渐渐对于儒家英灵有了更多理解。
说实话,或许是由于近来常遇鬼神,这使他不由自主便多做了几个鬼怪吃人的畅想。
眼前英灵虽然半点没表现出恶意,但陈叙还是忍不住设想:对方所说「需要一个引子」,该不会是下一瞬就张开大口要来吞吃他罢?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想多了。
自修行以来,他就许多许多次都想多了。
但心怀警惕这个事儿,你九十九次做到了,凡有一次没做到,便不算是真的警惕。
因而陈叙永远保留被害妄想的作风,做好随时可以发动神通离开幽冥的准备。
而后陈叙问:「前辈记起了一些什麽?」
「我记得,我生前曾有过一个妻子。」对方说,「她丶她不是人。」
「什麽?」
「她是狐妖,她有妖气,她的妖气甚至破坏了我万邪不侵的法体,使我抱负未成,便先离世。
因而我才忘记得格外多,比他们忘记的……还要多。」
英灵口中说着自己离奇的生前往事,情绪却没有太大起伏,只又道:
「现今我记起了一些,却有些想不明白。
我一生怀有极大抱负,欲得逢明主,匡扶社稷于危难。
又究竟是什麽?竟令我甘愿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妖为妻,即便被其损伤法体也绝不分离。
我不信是因为被狐妖迷惑,我乃大儒,若非我心甘情愿,谁能惑我?」
他是大儒。
是大儒英灵!
仅只是「大儒」二字,竟自有一股说不出的慑人气势自冥冥中蓬勃生发,令人内心莫名震撼。
陈叙再看眼前英灵,但见其形貌模糊,轮廓间却似有矫矫风度。
陈叙信了他那句话:他是大儒,若非他甘愿,谁能惑他?
联想对方先前说过,自己是三百年前的英灵。
三百年前,又有哪些大儒曾名传世间?
三百年前,明明是大黎国运最盛的时期,又为何会有「匡扶社稷于危难」之说?
陈叙回忆自己学过的本朝历史,说实话,不多。
他最开始在镇上的学馆读书,夫子其实也只是一个童生而已,教授的东西基本只有前人诗文,四书五经。
诗文不论,四书五经其实与陈叙记忆中的华夏经典没有太大区别。
当然,陈叙上辈子也没怎麽仔细研究过这些东西,其中细节就算有出入他也不知道。
并且童生考试相对简单,主要便是经典背诵与释义。
陈叙拥有上辈子的学霸思维,记忆力丶理解力丶开化程度,都远非此世的底层读书人可比。
因此他才能在读书几年后,一举拿下童生试案首。
但他的学习能力就算再强,世家珍藏真义,许多文章书籍都不对底层读书人开放,那却也是莫可奈何。
即便是县学的夫子,讲课时要麽注重经义,要麽只略讲古史,对于本朝历史亦仍是多有避忌。
陈叙想起先前冯原柏所说,能指导他经义文章,为他答疑解惑,此时细想来,或许这才是冯原柏开出的所有条件中,最为有价值的一种。
通常情况下,几人能得进士为师?
如今,陈叙缺乏对本朝历史的详尽学习。他便只能根据自己的些许认知强行推导。
心念电转间,陈叙缓声道:「前辈,人若要做出远超常理之事,必当有远超常理之情。晚辈愚见,有两层猜测,不知前辈可愿听一听?」
大儒英灵很有兴致,他好奇道:「自然要听,年轻人所知所想总比老家伙新鲜。
若非是有少年天才在此,即便是有人再持两盏九代传薪灯,吾又如何会被唤醒?」
陈叙便道:「第一层猜测是不讲道理的,皆因世间之事,本来就不见得桩桩件件皆有逻辑。」
他叹息一声,低低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所至也。
若是情之所至,大儒娶狐妻又有何不可?」
话音一落,眼前的大儒英灵竟是飘飞着往后退了一步。
一道道肉眼可见的青气在他虚幻的身形间流转,不过片刻,他原本虚幻模糊的面孔竟依稀凝实了些许。
冯县令站在前方不敢回头,却也是身躯微颤。
「我丶我……」大儒英灵衣摆翻飞,声音中逐渐多了情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原来世间许多事,竟是不需要因由的。」
他低低笑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原来却是因为此事本来无解。是啊,若非我愿意,谁能惑我?」
笑声与幽冥波涛连绵应和,虽是低声,却又仿佛洪涛滚滚,似有回声。
冯原柏听声在耳,只觉气血浮躁,识海内文气翻滚,竟是没忍住「啊」地叫出了声。
恰听大儒英灵又问:「小友,你说有两桩猜测,那另一桩又是什麽?」
提问时,大儒英灵面上虽然仍有青气隐隐,可实际上却并不觉得面前的年轻人会说再次提出如何惊天动地之言语。
他能说出「情不知所起」,已经算是天下一等一的有灵性。
但此句,其实仍然是有因由的。延袭大儒英灵本身经历而成,已经将当时情致说得极为透彻。
莫非,还能再有什麽高绝见解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