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52章大罗八景(第1/2页)
地阔平坦,林木繁茂,曰南苑。
姜阳信手一指,青禾也就掐住了话头,转而回道:
“不错,正是此地。”
“仙阁在外,保养灵资,便先到此处去吧。”
“好。”
姜阳应了一声,从善如流,当即落下身形。
苑中万物生颜色,天际栖云引晴远,姜阳踏着烟霭畅游南苑。
入目皆是藤树,迎面满蔟奇花,受了这洞天之内的灵机滋养,生了神异,放到外头也能算是低阶灵物了。
只是姜阳却只是看了一眼便匆匆掠过,而今他已瞧不上这些边角,俯首去拾都嫌累赘。
姜阳不在这里耽搁时间,直奔青禾指引的那处仙阁。
仙阁四四方方,飞檐翘角,掩在丛林深处,背阴向南,延绵出一条青石板路。
几步来到近前,抬头望去,顶上悬着一块匾,已被杂乱无章的藤蔓缠绕,攀附阁体,字体模糊不清。
大体可以辨认出几个字:
‘【素蕴阁】’
“这样简陋,连灵阵都不曾撑起,怕是年久失辉了吧。”
瞧着仙阁这副破败模样,姜阳暗暗嘀咕了一句。
洞天内的关键建筑一向都是有阵法守护的,没道理此地没有,可这仙阁还是被侵蚀至此,想来已经不知过去了多久,里头能有多少收获还尚未可知。
“来都来了,进去一探便知,走吧。”
青禾也不比姜阳知道的多了多少,她自己被困多年,这座素蕴阁外表已经跟记忆之中的模样大相径庭。
这么多年过去,里头到底是何种状况她心里头也是一阵打鼓,可来都来了,不进去又能如何。
姜阳也就是随口一说,闻言自然是迈步就进。
挥袖荡开藤蔓,一路都不曾有阵法阻拦,姜阳推门便来到了阁楼之内。
随着紧闭的阁门荡漾着尘埃轰然洞开,一股轻微的腐朽气息传来。
一进来,里面的情况并没有姜阳想象中那般不堪,此处灵机沉降,但还算整洁。
宫灯倒塌,入目有些昏暗,地砖几处碎裂,有杂草顺着缝隙顽强生出,顶上镶着数颗夜明珠,放出微弱的光芒。
东西两面都设了一池,不过几尺见方,以大块的灵玉雕琢,池内白雾溢满,却空空荡荡,灵机顺着池边滑落流淌到地上,造成了这一副灵机沉降之景。
青禾只是知道此处是拿来保养灵资的,里头具体什么模样她也不知,如今见这场景只叹道:
“这是訾养池,不过里头保养的灵资不是被人提前取走,就是已经干涸了,不必看了,往顶层去吧。”
仙修并不是完全不事生产,平日里服用的资粮灵物,除了灵地诞生之外,便是依赖于灵物互相之间的保养转化,各个道统皆有建造。
尽管没有巧取豪夺来得快,但胜在稳定,只是布下这等灵池需要极高的道行和阵道修为罢了。
姜阳自然也发现了此地荒废,随意在池水中掬了一把,便不再逗留。
步行到尽头,楼上是仙阁主室,入内后四处皆绘着繁复花纹,地上雕刻着灵阵回路,黯然无光,显然也已经失效很久了。
正中心立着一座八角玄台,不过半人高,正对着八个方位,中心散发出一点浓郁光彩。
这点光彩顿时让姜阳收起了失望神色,心中升起期待,靠过去后发觉这玄台上还保有一层薄薄的玄罩守护,只是已经很稀薄了,估摸着到了随手便可以破开的程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2章大罗八景(第2/2页)
这玄台古朴陈旧,八个角四明四暗,只有最中间有浓郁的光彩在其中浮沉。
伸手轻轻搭在台上,如同八卦般的繁复纹路一点点亮起,中心升起一块圆盘,将那点彩光平平托起。
“此乃【大罗八景台】。”
青禾见到此台,尘封的记忆便汹涌而出,目中露出缅怀之色道:
“这玄台算不得多珍惜,但其来头却不小,此法为玄都仙府传下,曾经在其中听过道的弟子都会布置。”
姜阳伸手拂过这明暗交错的纹路,猜测道:
“八景台?用来保养灵资的?”
“算是吧,准确来说是转化灵物的。”
对姜阳青禾自然是愿意多说些,于是便接着道:
“大者广也,而罗即为网罗,其意包罗万象,玄台铸成,阴阳两仪之内,五德并古之中,只需放入对应的灵物便可以互相滋养转化,极为便利。”
“同属转化,上保养,下黜落,只用几道筑基灵物便可蕴养出对应灵资,若是八处皆尽填满,更是可以蕴出紫府灵物来!”
“好宝贝。”
姜阳一听,暗暗心惊,不敢小看此台,连拂过的力道都轻了三分。
别看他灵物灵资见得不少,但那都是在洞天福地之中,通常现世里一道筑基灵物都得叫寻常修士付出数年的努力才能换得。
若是换做紫府一级的灵物,大部分修士穷其一生也别想见上一面,便是稍稍穷困些的真人也掏不出来一样半样的。
如今这玄台竟然能够用筑基灵物转化成紫府灵物,这可不是一般神妙了,怎能不叫姜阳震惊。
“只是....这八景台上四明四暗,缺了四个角,这中间蕴出的只是灵资而不是灵物了。”
青禾看的分明,暗暗可惜道。
“灵资?灵资也够了,这是哪一道的灵资?”
姜阳可不挑,紫府灵资固然价值比不上灵物,但不管是拿来炼丹还是炼器,亦或是服用都是顶好用的。
况且这一般还都是真人才有资格享用的,还没听说哪个筑基能如此奢侈,姜阳也是抄上了。
“唔....”
青禾扫了一眼,便推算出来:
“亮起的四角分别是,『癸水』、『乙木』、『己土』、『辛金』,对应为:生、长、收、藏。”
“这四道意向都有收蓄藏养之意,在阴阳论之中这便是四道阴位,那蕴出的灵资不言自明,台上乃是『太阴』一道的灵资。”
这等道论以青禾的道行自然是一目了然,轻轻松松道:
“若是再添一味『君火』,阴极阳生,便是『晦阴』。”
晦乃月之极,而月极便有阳生,四阴一阳并处,正是阐解晦阴。
姜阳听得眼眸闪亮,灵物不灵物的先放一边,光是这等论调便让他受益匪浅。
透过表象观其本质,这可不仅仅是在描绘灵物转化,而是涉及到了道统之间的隐秘关联,甚至是道之本质。
他极为感兴趣,便追问道:
“太阴、晦阴都有了,那幽阴呢?要如何转化?”
“简单。”
青禾自然是信手拈来,随口道:
“『幽阴』位处两阴交尽,《阴阳系辞》有言:祭日于若,祭月于坎,以别幽明。只需将『癸水』替换成『坎水』,得出的便是『幽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