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去年,姜鱼刚开始养鸭时就在打羽绒的主意,毕竟辽州冬天冷,即便有焦炭烧也不能一直猫屋里不出来。
但,她深知这事不能一蹴而就,又怕有些人为了羽绒盲目扩大养鸭规模,导致水体污染、瘟病等麻烦,便一直拖到今年秋收,前后囤了两年份的鸭绒鹅绒在手,才不紧不慢放出风声。
赶在入冬前养鸭肯定来不及,也就给了养鸭养鹅的普通人家一个新的创收手段。
不过,羽绒虽然暖和,缺陷却也很大。
就是连科技发达的后世都暂时解决不了的美观问题。
羽绒太轻,容易跑,为了固定它们,只能缝进一个个格子里,最多在外面再缝一层布料遮掩,到底不如棉花。
“听阿容说,今年长绒棉收成不错,返程时正好能运些回辽州。川蜀虽位于南方,听说也是要下雪的。除了那几样高产种子、口粮和其他财物,这棉花我也让她给你备了半船。算算时间,咱们抵达宁州时,岭南的船队多半在那等着了——”
川蜀光照不足,种棉花不大适合,所以只准备了半船,就是给谢琢和随行人员用的,多的可以适当卖人情。
毕竟,姜鱼搞到的长绒棉种子算是独此一家。
如今的大盛只南方有种植棉花,还是品质较差的短绒棉,不仅保暖性差,且纤维短粗,纺织难度较大,能织出最好的布料也就是如今盛行的松江棉布,价格昂贵——但以姜鱼眼光看来,也就是后世的普通棉布罢了。
谢琢心头一暖,却不敢露出半点得意,只一本正经顺着话头跟姜鱼讨论起这长绒棉哪里最适合种植来。
普通老百姓毕生所求,其实无非就是温饱二字,至于其他什么出人头地,那都得排在温饱之后。
红薯、玉米、土豆这三大高产宝贝不挑生长环境,倒无所谓。川蜀气候好,水稻、小麦都能种。
唯独这关系着天下人穿衣的长绒棉——羽绒产量太少,性价比不如长地里的棉花——谢琢可不愿意叫这推广之功旁落到其他人头上,尤其是梁越。
想到这,他若无其事瞟了眼左后方,梁越住的船舱位置所在。
这次出行,姜鱼是打算来个“贼不走空”,去南方抢地盘的,她又各种喜欢囤地种粮,于是,擅长水利修建的梁越毫无悬念也被她拎了过来。
如无意外,谢琢会在宁州跟大部队分道扬镳,转入长江西行入蜀。而梁越会跟着姜鱼继续往南走,相处时间可比他多多了……
“蜀州往北,过了岷州、洮州便是凉州,那里气候倒是适合,只怕水源不足。再就是南面的云州,云州南部也颇为干热,只是每年夏日雨水太多,倒是没有两全之地。”谢琢一心二用地感慨。
说到这个,姜鱼也忍不住叹气。
长绒棉的最佳种植地区在大西北,可惜那块地盘现在压根不属于大盛,想抢倒也不是不行,就是一时半会打不到,至少得过个两三年。
岭南要不是有领地buff撑着,就那里多雨的环境,她的长绒棉种子早被泡烂了!
“梁兄此番若能在闽州、乃至岭南做出建树,或许明后两年可以往凉州走一趟。届时我在蜀州,必鼎力相助。”谢琢煞有介事提议。
姜鱼想了想:“也行,回头我问问他。凉州有雪山,也有地下水,只是要多费些钱粮罢了,这个咱不缺。”
谢琢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