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琉球岛上,白展堂站在灯塔上远远眺望,时不时的派出小船向远处打探,直到三天之后,终于看到了南方过来的船队,激动的他领着十几条大船就迎了上去。
看着中原战船全副武装的样子,黄易微微皱眉,这跟约定的不符吧?如此做派,跟中原直接出兵有什么区别?
双方一见面,老白激动的上前问候,“恩师,看到您安然无恙,弟子终于能松口气了,可吓死我们了。您是不知道啊,整个中原都为您捏了一把汗的,若是再联系不上您,我们就准备兴兵直接灭了东北,然后横扫倭奴。”
灭东北?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难不成您不知情?”老白满脸的惊讶,“特娘的,那***汉王朱高煦派人炸死了南明太子,可经过我们的调查才知道,南明太子打的是您逍遥侯的旗号,他分明就是冲着偷袭您去的。南明太子是替您挡了一炮!”
什么???
在场之人无不震惊!怎么会是这样?
特别是新任太子——四皇子朱尚烐,他怎么也想不到,大哥竟然是替逍遥侯遭了难。
连黄易本人也没想到,南明一方竟然是打着我逍遥侯的旗号。若是这么说,那还真有可能是冲我来的。
旁边的大嘴破口大骂,“娘的!他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老白,你特娘太熊了吧?就带这么点兵力过来?这可是去给师父报仇的,咱们十万中原水师是吃干饭的?”
老白尴尬的说道:“恩师,虽然朝廷一致同意出兵报仇,但没有您的点头,谁也不敢擅离职守。”
“弟子这十几条是补给战船,拉的是装备和粮草,还有三千私兵,专司护卫您来的。”
黄易点了点头,朝着东北方向看了一样,冷哼一声:“三千精锐,足够了!”
老白大喜,“我就知道恩师您会同意的。请恩师放心,这三千弟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保证个个杀人不眨眼,绝不会有半点心慈手软。”
黄易摆手道:“不,护卫和斥候归你负责。杀戮之事有大明的兵马,哀兵必胜,先去剿灭了倭奴,拿到铁证,然后再去找朱老四要个交代。”
啊?不是吧?我堂堂大将军,只负责护卫和斥候?老白暗暗叫苦。
旁边的大嘴小声说道:“恩师,老白做了护卫,我做什么?”
咦?
老白眼前一亮,“对呀,还是让大嘴做护卫吧,我领兵杀敌!”
黄易瞪了一眼,“先去收殓太子尸身,由大嘴护送回去。”
哦哦,这样啊……
十天之后,船队终于在倭国靠岸,见到了固守待援的三万溃兵。
四皇子朱尚烐趴在牺牲的大哥朱尚柄身上痛哭流涕,老白不禁心有戚戚,上次出使南明,还曾跟这位太子殿下把酒言欢,一转眼再见竟然天人两隔,人生无常啊!
收殓好太子遗体,还有那些阵亡战士的遗体,足足装了数十条大船。
黄易领着新任太子朱尚烐,指着那些远去的大船进行了一次誓师大会,不灭倭奴,誓不回还。
……
收到消息的燕王朱棣担忧不已,他知道黄易不是善茬,说句睚眦必报也不为过,老二的那些小伎俩,想瞒过黄易的眼睛,根本没戏,人家早晚会来找后账。
焦头烂额的朱棣无奈,只能来找军师姚广孝。
可惜老和尚已然迟暮,最近几个月一直称病在家,朱棣再见的时候,对方连床都下不来了。
听完朱棣的讲述,老和尚长叹一声,“陛下,事已至此,怕是老衲也无力回天了。”
“汉王殿下不知天高地厚,因一己私恨,妄图以国事报之。他以为除掉了逍遥侯,大明才有希望重新入主中原?”
“呵呵,殊不知恰恰是因为逍遥侯活着,所以南北大明才有了存在的依仗。一旦将来逍遥侯不在了,中原朝廷后人若是压抑不住扩张的野心,南北大明随时都是人家嘴巴的肥肉。”
听完老和尚的话,朱棣没有反驳,此事他也曾思考过。
当年黄易答应给条生路,甚至帮助南北大明各得富贵,这一点历朝历代谁人能及?谁人能有他这般胸怀?连敌人都容得下。
可惜啊,老二那个魂淡,死性不改,非要跟人家记仇作甚?
只见老和尚接着说道:“陛下,听闻中原继任宰相是蓉儿公主,至少接下来的十年间,中原不会对南北大明用兵。再往后就不好说了。”
“但此次倭国之事……若想保全大明不被报复,唯有一法——交出汉王!”
这……
朱棣再次沉默了,他曾经想过,但根本不可能,虎毒不食子,自己这三个儿子,哪一个都是心头肉。
此时此刻,他终于体会到当年老爹的为难。
二十多年了,他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老二作恶多端,弑父杀兄,竟然还能被老爹一再容忍?
时至今日,儿子惹祸落在自己身上,朱棣终于理解了。
屋内气氛一时凝固,良久过后,朱棣缓缓摇头,“即便是朕答应,皇后和太子也不会答应。”
咦?
说完这句话,他自己都愣住了,这话好熟悉!
似乎又是当年那一幕,太子遇害,自己曾极力证明是老二朱樉做的局,可偏偏父皇和母后都不愿相信。
还有当年老二在长安差点打死黄易一事,谁都知道,把老二交出去,任由人家报仇即可平息祸端。如此可得一良才美玉,于大明可兴盛五十年。
奈何从皇帝到太子,甚至连皇后也不同意,所以才演变成反目成仇,五十年的大明国运,让人家一个人闹得二世而亡,祸端伊始,因果不虚。
唉……难不成,我辛苦半生创下的东北大明,也会走上老路?因为老二这个魂淡而被灭?
又是老二,难不成天下的老二都是魂淡吗?
老和尚眉头紧锁,似乎在下一个艰难的抉择,片刻过后,咬牙说道:“陛下,老衲有一言埋在心里二十年了,如今将死之人,不得不直言相告。再不说出去,恐大明越陷越深,万劫不复。”
朱棣愣了一下,随即坐在了床边,嗤笑道:“你这老杀才,共事一生了,竟然还跟朕藏着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