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二】命价考略

【二】命价考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命价问题
    咸丰九年(1859年)旧历九月十八日上午,咸丰皇帝在北京玉泉山清音斋召见福建布政使(近似福建省省长)张集馨,问起了福建械斗的情景,摘抄对话记录如下:[24]
    皇上问:“械斗是何情形?”张答:“……大姓欺凌小姓,而小姓不甘被欺,纠数十庄小姓而与大族相斗。”
    皇上问:“地方官不往弹压么?”
    张答:“臣前过惠安时,见械斗方起,部伍亦甚整齐。大姓红旗,小姓白旗,枪炮刀矛,器械具备。闻金而进,见火而退。当其斗酣时,官即禁谕,概不遵依。……”
    皇上问:“杀伤后便如何完结?”
    张答:“大姓如击毙小姓二十命,小姓仅击毙大姓十命,除相抵外,照数需索命价,互讼到官。……”
    皇上问:“命价每名若干?”
    张答:“闻雇主给尸亲三十洋元,于祠堂公所供一忠勇公牌位。”
    在这里我初次看到“命价”一词。作者还给出了准确价格:三十洋元(西班牙银元)。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大米的平均价格是每石2.4洋元,一条人命的价值不足1800斤大米,不过2000元人民币。[25]
    皇上的问题打破了一个美好的神话。所谓生命无价,儒家宣称的人命关天,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人命是有行情的,天子还打听行情呢。
    从主体自我估量的角度看,生命无价似乎讲得通:任何东西都不如自己的生命贵重,人都死了,人用的东西还算个什么?不过,即使从这个狭隘的视角追究下去,人的生命仍然是有价的。如今的艾滋病大概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只要吃得起昂贵的药物,艾滋病人可以尽其天年,在这个意义上,死于艾滋病的人,是因为买不起自己的命。他的生命的价格,取决于本人的支付意愿,更取决于本人的支付能力。
    一旦跳出自我估量的视角,进入历史和社会实践的领域,生命的价格便显出巨大的差异。命价体现着人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两者余缺相对,变化纷呈。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高攀京枝 斗破面具人 从驯养大象开始长生不死 永乐鬼案录 弹幕剧透:我在偏执太子怀里撒娇 剑指燕云 奥特曼:从拯救迪迦开始无敌 遇鬼后我被团宠了 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四合院:我,何雨柱,整治众禽不手软 阿姨权势滔天 直播卖野菜后,我被全网团宠了 我修仙全靠被动 不入爱河 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 分身万界:憧憬成为光之巨人 国术!大宗师 九天斩神诀 玄幻:镇守剑阁!我是主角投资人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