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九十章大西北!
找到秦父了!
秦父所在的研究所上了报纸,其研究项目的成功落成,所以不必再进行保密。
恰逢这个时候秦易找人帮忙打听,再早一阵子都得不到消息!
为人子,秦易自然是想要去看望父亲,但没办法,他的假期要结束了,若是前往西北时间来不及。
而且虽然秦家将要被平/反,但现在秦父还是“坏分子”,秦易过去容易被有心人针对,不仅他不能去,秦母和秦安秦宁都不能去。
“我去。”
沈谣的身份不敏/感,加上研究所项目成功,秦父算是戴罪立功,说是坏分子,其实程度并不严重。
那边能打听到秦父,说明沈谣过去也能联系上。
“我家那边有远方亲戚,可以说是看望亲戚。”
这是一种说辞,但没有人会戳穿,就算是有人指出沈谣见了秦父,那又怎么样呢。
沈谣就说自己什么都不懂,想着带儿子看一眼爷爷,大不了事后些检讨。
至于会不会影响小包子未来政审,那不是沈谣要担心的事情,秦家本身就要平/反了,后面政策也会变化。
“小谣,妈担心你,你爹身体好,不用非去看,写封信报个平安就成……”
秦母当然希望丈夫能看看孙子,秦家出事的时候,小包子还没出生,秦父和秦老爷子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家有孙子/曾孙子了。
带着小包子过去,让丈夫看到也能高兴!
可是西北太远了,儿媳妇还带个孩子,可想而知有多辛苦,秦母舍不得。
沈谣也明白通信就可以,但这趟她必须去。
在原著中,秦父就是这个时候病逝的!
秦父是学术大佬,他的研究手稿在改革开放时期是行业教科书,乃至到二十一世纪,许多技术还是基于他写出的资料进行实验。
后人断言,如果秦父还在,他所研究的领域绝对能领先世界前进水平,不会在千禧年出现被国外技术卡脖,国家吃了大亏的情况。
可是没办法,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都没能保全自身。
当时看很多读者也在留言,如果秦父在,也绝对不会让秦望走向那样的极端。
秦父很爱秦母,秦母把小望当眼珠子疼,秦父只会更宠,爷爷奶奶都在,日后即便剧情被修回正轨,小包子也有保护他的人。
沈谣其实挺担心自己哪天出了意外,所以她要给小包子留好后路。
她也有别的想法,这次去不光是救秦父,与他同一批的研究员过得都很不好。
他们没有被过多苛责,但生病得不到好的医治也是真的。
但凡当时能有一颗药,可能就会救下一条命,沈谣空间存有药物,这些东西不便交易,那样干放着不如让他们发挥最大的功效。
所以西北这一趟,她必须去。
为了救秦父,也为了给国家留下一批人才。
秦母在旁劝着,秦安和秦宁也都有些担心,秦易没有说话,只是定定看着沈谣。
“妈,你不用担心,我有出门经验,一路上会小心的,这些年来我知道你一直在惦记爸,我带着小望过去看一眼,你们也放心,那边我家是真的有亲戚,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就曾念叨……”
沈谣说着自己的打算,秦母渐渐被说动了,这些日子下来,她清楚儿媳妇是个非常靠得住的性子。
“好,辛苦你了。”
秦易同意了。
他敬了个军礼,眼眶通红:“沈谣,谢谢你。”
身为儿子不能亲自去,是他的不孝,但妻子愿意帮他尽孝,秦易非常感激。
母亲说得没错,他们家多亏了沈谣。
就这样,沈谣定下了前往西北的事。
年后秦宁秦安和秦易一起离开,兄妹俩去农场,秦易先送弟弟妹妹过去将人安顿好,然后他再回部队。
从部队回家的时候,丁旅长就已经跟他交代说,可以将家人带来随军,夫妻俩分居两地长久下来也不好。
经过军区医院的事,大家都知道秦团长的妻子是个泼辣性子,秦团长很听妻子话。
这边秦易回部队立刻便打随军申请,有了丁旅长之前的话,很快就批下来了。
等沈谣从西北回来,正好带着秦母一起来军区。
在年后这些天,大家都在收拾东西。
平城县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回来的,两间房子的东西都得归置,沈谣有黑市的关系,拿不走的东西倒也好卖。
新年过去,秦母和沈谣送走了秦易和龙凤胎姐弟后,沈谣带着小包子坐上了前往西北的火车。
秦望得知要和妈妈出远门,心里特别高兴,之前坐客车回家都让他好开心,这回坐火车呢!
他只远远地看过,还没坐过呢!
火车鸣笛启动,秦望在窗边对着秦母挥手道别,望着儿子胖乎乎的小脸,沈谣笑容温柔。
她绝对会护好小包子,不会让他走原著老路。
*
西北有酷寒干燥的戈壁雪原,也有冷风呼啸的峡谷盆地,寒冷期漫长的冬天是一幅兼具苍茫、凛冽与独特地域风情的画卷。
沈谣坐着火车,一路看着周围景色的变化,心情也渐渐沉重。
这里的人生活很苦。
秦父的研究所在戈壁深处,只会过得更苦。
从黑省到西北没有直达火车,期间沈谣需要带着小包子倒车换车,大人觉得没什么,这对四岁的小孩子来说太折腾了。
但小包子非常懂事,不哭不闹没说过一次累。
路上花了四天,沈谣终于带着小包子来到了西北。
她先去了亲戚家,既然说走亲戚,自然要把准备做足了,沈谣也的确想来看看爷爷死前都在惦记的弟弟。
沈谣爷爷的弟弟身体很好,见到沈谣相当激动,提起多年前就过了世的老哥哥,伤心地哭了好一阵。
沈谣嘴巴甜,说爷爷死前没遭罪,又说对他这个弟弟的惦记,将老人又哄好了。
老人的小辈们不冷不热,他们觉得沈谣带着孩子来,是来投奔打秋风的,这年头家家都不太富裕,哪里愿意养别人家孩子。
直到沈谣拿出麦ru精、糕点等礼物,还给老人留下两张大团结,让他想吃什么买点什么,这才热情起来,明白沈谣是真的重感情来看望家里老人。
一个个臊的慌。
沈谣也不在乎,她来是全了爷爷的感情,其他人态度如何根本不重要。
在远亲家停留半日,她又按照地址带着小包子去找秦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