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信仰替代
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标的目光扫过广场边缘,
那里站着一些闻讯而来、神情复杂的僧侣,
其中不乏大喇嘛的残余党羽,眼神阴鸷。
朱标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肃杀的威严:
“其三:即日起,禁绝所谓‘活佛转世’!
所有寺庙,需向朝廷登记僧侣名册,接受官府管辖!
凡僧侣,可自愿选择还俗!
还俗者,与平民同等待遇,授田分地,婚嫁自由!
若有妖言惑众,假借转世之名,
行割据敛财、残害百姓之实者——”
“一经查实,无论身份,格杀勿论!
其寺庙田产,尽数充公!”
此言一出,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
“格杀勿论?”
“活佛…没了?”
“寺庙…也要管了?”
僧侣人群中一阵骚动。
几个穿着华丽袈裟、明显是寺庙上层的人物脸色瞬间惨白,
眼中露出惊恐和怨毒。
一个身形枯瘦、眼神狂热的喇嘛猛地跳出来,
指着朱标嘶吼:
“亵渎!你这是亵渎佛祖!
阻挠佛子转世,必遭天谴!
湖神会降下…”
噗嗤!
他话音未落,一支利箭,
精准地穿透了他的咽喉!
是李祺身后的刘琏!
他面无表情地收起弓。
那喇嘛捂着喷血的脖子,
嗬嗬作响,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重重栽倒在地。
全场死寂!
朱标的声音冰冷地响起:
“此即天谴!还有谁,想试试?”
残余的僧侣们噤若寒蝉,纷纷低下头颅,
再不敢有丝毫异动。
人群中,几个年轻的僧人看着地上的尸体,
又看看高台上威严的太子,
再望向远处焚烧契约的余烬和即将被分配的土地,
眼神中露出了挣扎,
最终化为一丝解脱般的释然。
......
新政颁布,如同巨石投入死水,激起千层浪。
分田授地的官员已带着田契和丈量工具,
奔赴雪域各处庄园。
而在拉萨城西,
一座新建的、风格朴实的院落前,
挂起了一块巨大的匾额,
上书五个遒劲有力的汉藏双语大字——大明天道院。
主持其事的,正是奉旨前来的刘伯温。
开院第一日,门口便排起了长队。
队伍里有刚刚领到田契、脸上还带着泥土气息的农奴,
有眼神好奇的半大孩子,
有还俗不久、神情还有些拘谨的年轻僧人,
甚至还有一些闻讯而来的小商人。
“都别挤!排好队!一人一本,拿好!”
刘伯温身着青色儒衫,
亲自站在门口分发书籍。
他笑容温和,毫无架子,
与布达拉宫里那些高高在上的喇嘛截然不同。
他分发下去的,
不是金箔包裹的经卷,
而是一本本印刷清晰、带着墨香的《农桑辑要》!
“老丈,拿好,”
刘伯温将一本《农桑辑要》塞到一个老农奴粗糙的手中,
指着书页,用生涩但清晰的藏语夹杂着汉语说道,
“这书,教你怎么种青稞,
怎么选种,怎么堆肥…比念经管用!
好好学,地里的收成翻一番,比求什么佛都强!”
老农奴捧着那本轻飘飘却仿佛重逾千斤的书,
看着书页上清晰的图画和文字(旁边有藏文小注),
激动得嘴唇哆嗦:
“种…种地的书?神…神仙也管种地?”
“什么神仙!”
旁边一个还俗的年轻僧人,法名已弃,如今叫格桑,
他领到书,翻了几页,眼睛发亮,忍不住插话,
“这是朝廷给我们的真经!
刘先生说了,天道酬勤!
种好地,养活家人,就是最大的功德!”
他指着书上一处图画,
“看!这种堆肥的法子,比庙里老喇嘛念一百遍经都实在!”
“哈哈哈!”
周围排队的人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格桑说得对!”
刘伯温抚须大笑,声音洪亮,
“在我这天道院里,不拜虚无缥缈的泥胎塑像!
我们敬的是头顶的朗朗青天,
脚下的大地厚土,
是手里的力气和心里的志气!
学的是种田、放牧、织布、算账、识字明理!
学的是如何靠自己的双手,
在这高原上活出个人样来!”
他指着院内:
“里面开蒙班,教娃娃们汉藏双语,识文断字!
农技班,教大家怎么伺候庄稼牲畜!
工技班,教打铁、木工、盖结实的房子!
商算班,教怎么买卖公平,怎么记账不吃亏!
想学什么,就进去报什么!
不收你们一个铜板,朝廷管饭!”
“朝廷管饭?还…还教手艺?”
一个带着孩子的妇人难以置信地问。
“当然!”
刘伯温点头,
“太子殿下说了,要让每一个大明子民,
都有安身立命的本事!
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书读!
这才是正道!这才是天道!”
“天道…天道…”
格桑喃喃念着这两个字,
看着手中《农桑辑要》上清晰的农事图解,
又抬头望了望高原上那片从未如此澄澈湛蓝的天空,
一股从未有过的、脚踏实地的力量感,油然而生。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曾经因常年诵经而微驼的脊背,
抱着书本,大步走进了“大明天道院”的门槛。
院内,传来了孩子们跟着先生,
用稚嫩的汉藏双语朗读《三字经》的声音:
“人之初,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