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四十四章事在人为
杨越点点头,往芦苇荡方向瞥了一眼。
那里静悄悄的,只有芦苇在风中晃动,想来那几个旧部已经准备好了。
没过多久,太阳果然往南移了两指宽。
滩涂下的海水开始缓缓上涨,原本露在外面的暗礁渐渐被淹没,只留下些微的水纹波动。
风雷军的楼船也到了浅滩外,银甲将领见浅滩平静,没发现异常,便挥手道。
“派小船探路!若安全,全军靠岸!”
随后三艘小船从楼船旁放下,每艘船上载着十几个兵丁,摇着橹往浅滩划来。
船桨搅动海水,发出“哗啦”的声响,离芦苇荡越来越近。
杨越也赶紧过去趴在芦苇荡边缘的土坡后,只对身边的兵卒使了个眼色。
那兵卒会意,轻轻吹了声口哨。
这是他们约定的信号。紧接着,芦苇荡里突然传来几声闷响。
像是木头被凿穿的声音,随后便见小船的底部冒出水泡,船身渐渐倾斜。
一个风雷军兵丁发现了异常刚要大喊,就被水里钻出来的旧部捂住嘴,短刀轻轻一抹,鲜血瞬间染红了水面。
另一个兵丁想跳船逃跑,也被拽进水里,没了动静。
三艘小船很快就沉了大半,剩下的兵丁慌了神,在水里挣扎着往楼船方向游,却被暗礁划破了腿,惨叫着沉了下去。
远处的银甲将领却没发现异常,只当小船已经探好路,见浅滩没动静,便厉声喝道。
“全军靠岸!拿下盐田!谁先冲上去,赏黄金五十两!”
楼船缓缓前进朝着浅滩驶来。
然而最前面的一艘楼船刚进暗礁区,就听“哐当”一声巨响。
船底狠狠撞上了暗礁,船身瞬间倾斜,船上的兵丁尖叫着往水里跳,有的被甩出船外,重重砸在暗礁上,没了声息。
“有暗礁!快退!”
银甲将领发现中计了,立刻对着后面的船吼道。
可后面的楼船收不住势,纷纷撞上前面的船,帆布缠在一起,船桨也断了好几根。
整个船队乱成一团,有的船甚至开始进水,兵丁们在船上乱作一团。
“就是现在!”
杨越猛地从土坡后站起来,对着岸边的村民和兵卒喊道。
“扔盐袋!把盐袋都扔到浅滩里!”
早堆在岸边的盐袋被搬了过来,过来帮忙的村民们和兵卒们齐心协力,将盐袋一个个往浅滩里扔。
盐袋遇水就沉,很快在浅滩里堆成了一道半人高的障碍。
风雷军的船根本靠不了岸,只能在暗礁区打转,时不时还会撞上沉在水里的草席,船底被刮得“咯吱”响。
同时那几个水性好的兵卒也回来了,手里还拖着五个湿漉漉的风雷军兵丁。
“小哥!抓了五个活的!”
为首的兵卒抹了把脸上的水,大声道。
“我们问了一下,他们说这是风雷军的水师先锋,后面还有大部队!”
听到这话,杨越走到俘虏面前,沉声道。
“后面的大部队什么时候到?有多少人?”
一个俘虏吓得浑身发抖,支支吾吾地说。
“明……明天就到……有三千多人,还有十艘楼船……”
听到这个数字,杨越心里一沉。
三千多人,加上十艘楼船,比他们现在的人手多十倍,就算府城的守军来了,怕是也不好对付。
他让兵卒把俘虏押下去看守,自己立刻往即墨县城方向走。
到了县衙,天已经黑透了。
户部尚书和宋景正坐在前厅等他。
见杨越进来,户部尚书连忙站起来:“怎么样?”
“暂时守住了。”
杨越坐下,端起桌上的热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
“只不过是水师先锋,明天还有三千多人和十艘楼船要来。”
听到这话,户部尚书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撞在桌上,茶水溅了出来。
“三千多人?这可怎么办?府城的守军最多也就五百人,就算来了,也挡不住风雷军的水师啊!”
宋景也皱着眉:“风雷军的水师在海上素来凶悍。”
“咱们这胶河口虽然有暗礁,可他们要是派小船分批登陆,咱们怕是防不住。”
户部尚书直接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苦恼。
“早知道当初就该多调些兵来,现在倒好,陷入两难了。”
“从其他地方调兵也得好久呢,况且还不是水军,这怎么打啊。”
杨越却早就想好了,他直接沉声道。
“大人,事在人为。咱们今日能靠暗礁和盐袋挡住先锋,明日也能想办法。”
“我已经让人去查胶河口的海况了,咱们这边有着天然的优势。”
“到时候咱们可以在那里设伏。”
“另外,也可以让人去联系附近的渔村,渔民们熟悉海路,说不定能帮着咱们袭扰风雷军的船。”
户部尚书看着杨越坚定的眼神,心里的焦虑渐渐少了些。
“你倒还能沉住气。只是渔村的渔民,他们肯帮忙吗?毕竟风雷军势大,他们怕是会怕。”
“会的。”
杨越点头。
“他们常年被盐商和氏族压榨,吃够了没盐的苦,如今盐田要成了,他们比谁都不想让风雷军毁了。”
“再说,咱们许了他们,若是能守住盐田,往后优先给他们供盐,还免他们半年的渔税,他们没理由不帮。”
宋景想了一下,点头附和。
“这法子可行。渔民们熟悉海路,若是能驾着小船袭扰风雷军的楼船,定能拖延他们的时间。”
“等府城的守军来了,咱们就能里外夹击。”
杨越多他们说完以后,就起身两人拱手。
“那我去安排了。大人和宋大人早些歇息,明日还要应对风雷军的大部队。”
户部尚书点点头:“你也多加小心,带上些兵卒,别在路上出了岔子。”
杨越应了声,转身往外走。
……
夜雾裹着海腥气漫进渔村。
老周正蹲在晒盐场的石碾旁,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草纸,借着马灯的光在上面记名字。
听到马蹄声,他猛地抬头,见是杨越,连忙站起身迎上去。
“小哥,你可来了!我已经跑了三个渔村。”
“除了最东边的李家村还在犹豫,其他两个村的渔民都答应了,你看这名字,都是村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