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天启大明> 第三十三章 大儒的济世解困良法

第三十三章 大儒的济世解困良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由校眉头微垂,声音低沉。
    「刘公说,『今天下非无才之患,而无本心之患』,认为『治心』才是解救时艰的根本。
    他要求朕学尧舜之道丶守诚意慎独,无为而治丶亲贤远佞。明圣学以端治本,躬圣学以建治要丶崇圣学以需治化。
    还一再要求朕克己正心丶仁义宽厚丶崇仁尊贤丶存养百姓丶安内攘外,说这样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
    可惜,朕是文盲皇帝,他的话朕听了个一知半解,大致明白,刘公要朕勤于反躬自省,正心修身,用恭俭之德再加睿智之才力挽狂澜丶处理危机,安定国家。
    但是朕问刘公具体施政举措,他就说『夫筹边制寇之实着,在亲君子远小人而已』。然后来回地劝朕把经筵日讲恢复如宋制,单日一讲。
    呵呵,总有大儒想给朕讲经...」
    汪文言和冯梦龙眉头一皱,郭明振和张艮也露出意味深长的神情。
    大儒名士都是这样,喜欢说一些玄之又玄,虚之又虚却十分正确的话。
    比如南宋末年宋理宗向天下大儒真德秀请教济世解困良方,翻来覆去只得到一句:「祈天永命,敬德爱民。」
    最后崖山十万君臣军民只能一死报国,何等悲壮,又何等悲哀!
    朱由校继续问:「汪文言,冯梦龙,你们觉得刘公向朕建议的济世解困之法,可行吗?」
    冯梦龙面露失望,迟疑道:「草民觉得虚无渺茫,是无根之木丶无源之水。」
    汪文言却毫不客气地讥讽道:「黔驴技穷,搜肠刮肚,把埋了数百上千年的论说从棺材板里挖出来,捯饬一番,换些新词新字,确实为难念台老夫子。」
    冯梦龙吃惊地看着好友,想不到经此一难,他的言辞变得如此尖酸刻薄。
    不过置身处地想一想,自己要是为东林党和天下正道殚精竭力,经受了严刑拷打,差点一命呜呼。
    结果东林党人,所谓正道人士,连正眼都不看一眼。恐怕他府邸上死了一只宠物猫狗,都会洒几滴眼泪,为他们舍生忘死的同袍志士,却弃如敝履,视如粪土!
    说不定会更加愤怒,更加偏激!
    朱由校继续问:「汪文言丶冯梦龙,还有凌蒙初,你们这三位草根三杰,深受李贽的学说影响。
    以情义论真挚,礼教皆虚伪,甚至还提出情教替换儒道释三教。」
    汪文言和冯梦龙对视一眼。
    皇上对我们了得非常清楚啊。
    正是因为理念相近,自己三人所以才会结为莫逆之交。
    「你们多有行走地方,知道江南丶岭南一带,有西教传播,多有儒士接受洗礼入西教。
    比如松江徐光启,万历三十一年,他在南京认识了义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西夷的诸多知识有了接触。
    次年,徐光启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到翰林院读书,遂潜心于天文丶水利丶兵备丶屯田丶盐政等实用学问的研究,以求扶危定倾。
    被朕派到滦州开煤铁局,铸炮造枪的孙元化,也信了西教。他不仅精通数学,还擅长制器。开矿冶炼,铸炮造枪,是一把好手。
    还有陕西泾阳王徵,精通数学,研制过水力丶风力和载重机械,写成《新制诸器图说》。他也入了西教。
    从李贽到你们,再到徐光启丶孙元化和王徵,何尝不是在传统儒学和理学中,寻找扶危定倾的济世良方。
    李贽和你们,找到了解放人性丶济世致用这条路...
    徐光启丶孙元化和王徵等信西教儒者,也多是擅济世致用,通晓水利农业制器等实务之人。
    他们和你们都一样,不像一般儒生,把头埋在沙子里蒙蔽自己。你们对大明目前的困境非常清楚,也明白任由这些困境继续发展,可能带来改朝换代的危机。
    徐光启等人无法在儒家和理学的典籍找到解困良法,恰好遇到了西学,马上就扑了上去。」
    朱由校背着手,在室内缓缓踱步,声音依然洪亮。
    「大明不缺忧国忧民之士,他们愿意低下头丶俯下身,愿意正视大明的实际困境,不自欺欺人,在儒理典籍中苦苦寻觅,可就是找不到救世良方。」
    站在窗前,朱由校的目光看向远方,仿佛穿透历史,看到另一个世界的清末民初。
    在那个年代,华夏民族陷入几近灭亡的危机。
    多少仁人志士,拼命地寻找各种救国之法,从教育救国到实业救国到军国救国...甚至连念佛请三清救国都冒出来了。
    那是一种绝望中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救命稻草的癫狂,不要笑他们的愚昧和疯狂,至少他们没有躺平,而是在想方设法拯救脚下的这片土地。
    现在也是如此。
    礼崩乐坏丶道德沦丧,内有天灾人祸丶民不聊生,外有东虏北鞑屡屡犯境,烧杀抢掠。
    有志之士都看得见这些危机,也知道长此以往,必将是靖康之耻,崖山之变的结局。
    他们没有如东林党人那样自大到愚昧,也没有如大多数士子那样,躺平摆烂,今朝有酒今朝醉。
    他们在苦苦寻觅,有人找到了东,有人找到了西。这些都无可厚非,自己也不能对他们横加指责。
    比起那些继续执拗偏激,沉浸在自己的圣贤德治丶明理御宇幻想中的正人君子,以及把头埋在沙堆里醉生梦死的众多士子们要强得多。
    朱由校继续说:「朕听完刘公的高见,啼笑皆非。若是朝中柱石都是这样的高见,大明不消二十年非得亡国不可!
    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
    这就是那些大儒名士们的德性!
    而今大明国困民穷,他们视而不见。
    西夷泛海万里,日新月异,他们听而不闻。
    天天拿着老祖宗传下的经义,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拆开,试图找到救国之法。
    可惜找不到。
    为什麽!
    因为而今到了三千年之大变局!我们要是还在故纸堆里寻找方向,就只能在黑暗中继续沉沦和腐烂。」
    朱由校看了几人一眼,慷慨说道:「朕冥思苦想,终有所悟。
    从小处入手,考证具体问题,再由小及到大,发现事物真理,而不是由大及小,先格物致知,定义真理,再推而广之。
    朕想到的这个法子叫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
    汪文言等人震惊了。
    皇上不是文盲皇帝吗?还会做学问?
    「有了这个方法论,朕继续格物致知,试图去发现世界万物发展和运行的规律,偶尔从阴阳互变得出矛盾相对说,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得出积量变为质变,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得出螺旋向前,继续总结,发现其与《易经》暗合,故而给它取名万物易证法。
    这两本册子,一本是科学方法论,一本是万物易证法。」
    这二十几日,自己绞尽脑汁,把这些学问整理出来,再用现在的文句编写好,再叫刘良相和刘若愚润笔修改,终于成了这两本小册子。
    朱由校挥挥手,刘若愚捧出十几本小册子,分发到众人手里。
    汪文言丶冯梦龙丶郭明振丶张艮一人接过两本小册子,匆匆翻阅了一遍目录,汪文言双目一闪,出声道:「皇上这两本册子微言大义,学生学起来颇为费力,建议不如结成一社,互相督促,互相交流,并请皇上时时指正教诲。」
    不愧是东林党两大智囊之一,这脑子,永远比别人快好几倍。
    自己的册子刚发到手,他就想到如何结社,认真学习,坚决贯彻...
    好,这个人朕用定了!
    「嗯,你们有向学之心,是好事。文言提倡的结社学习,朕觉得是个好法子。
    大家同德同心丶同志同行,追寻的是一条强国益民丶振兴大明之路,不如叫兴明会。」
    众人对视一眼,齐声道:「臣等/草民谨遵圣意。」
    「旧的汪文言已逝,他脱胎换骨,重新为人,你重新选个名字。」
    汪文言欣然道:「草民谨遵圣意。草民改为母姓,刘。至于名字...」
    朱由校说:「就叫刘国华,国华永昌。」
    「草民谢皇上恩赐新名。」
    「你愿受朕的赐名,那你和冯梦龙,愿不愿为朕驱使?」
    刘国华和冯梦龙连忙恭声道:「草民愿为皇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好,刘国华,你暂且留在京师,操持兴明会事宜。
    冯梦龙,你出任礼部主事,兼制置司文化局主事。即刻跟张艮出京,执行一项任务。」
    「遵旨。微臣斗胆问一句,是什麽任务?」
    「协助魏忠贤,从盐商手里敲诈银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百鬼末世:我成了最强御鬼师 西敏寺银行 万族尊我为天帝,只因我九个徒弟! 守法就能升级?我的情报每日刷新 诡异修仙,我有一座五脏庙 诡三国 万人嫌一心求死,师兄们却红了眼 文豪1983 重回80,成功从拒绝入赘开始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为古早狗血网球同人文奋斗! 抗战:袍哥将军,带云龙混成元帅 我截教首徒,靠师弟师妹无敌 快穿之还愿系统,继续出发 带着空间养兽夫,恶雌成团宠了 模拟器:从杀穿清风寨开始无敌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 游戏融合现实,我能一剑开天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