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天启大明> 第六十六章 东林党到底是什麽底色?

第六十六章 东林党到底是什麽底色?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左光斗左共之,孙伯雅你服不服?」
    孙传庭咽了咽口水,讪笑道:「皇上,你说共之先生,那臣必须服。」
    朱由校谑笑地问:「为什麽服?」
    「皇上,天启元年,共之先生领直隶屯田事,写了《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疏》,当时臣任河南永城知县,在邸报看到这份上疏,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共之先生说,北方地区非常特殊,如果不兴建水利,一年之后容易造成耕地荒废,两年之后农民见状就会背井离乡,数年之后这块地就不再适合耕种了,而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容易饿死。
    臣当时勘查过永城县各乡镇,验证了共之先生的说法没错。」
    孙传庭双眼炯炯有神。
    「共之先生提出北方应效仿南方,兴修水利,开荒屯田,引进种植水稻等措施。臣在永城按照共之先生的《三因十四议》,试着行了浚通河流,挖渠和引水,略有小成。」
    朱由校背着手,站在窗前,看着夜色。
    「左共之的《三因十四议》疏,朕也看过。
    一因天时,二因地利,三因人情。
    一议浚通河流,二议挖渠,三议引水,四议修坝,五议建闸,六议设坡,七议地势,八议筑塘,九议招徕百姓,十议选人,十一议选将,十二议兵屯,十三议种田赋额,十四议富民可以拜爵。
    都是肺腑良策,而且多是从实践考虑的可行之法。」
    孙传庭看着朱由校的背影,心里翻腾不已。
    皇上不像那些人说的昏庸懦弱,他心里有大明,有苍生黎民。
    他机敏睿智丶心思缜密,坚毅果敢丶当机立断,现在已经显现出一代雄主明君的气质。
    现在的大明需要一位气逾霄汉丶旋乾转坤的雄主明君,只有这样才有希望。
    迟疑了二十馀息,孙传庭终于开口。
    「皇上,臣恳请赦免左共之杨大洪等六人。」
    朱由校猛地转过头来,目光如刀剑一般看着孙传庭。
    「你是东林党人?」
    孙传庭强撑着答道:「回皇上的话,臣不是东林党人。
    在臣看来,东林党人只是一个标识,一个象徵而已。谁都可以说自己是东林党人,谁也可以说自己不是东林党人。」
    朱由校突然笑了笑,「不要紧张,朕只是跟你聊聊。
    你说的没错,东林党只是一个标识。
    起初东林党只是以东林书院为纽带的江南士子社团。后来在国本之争中,东林党日渐兴起,名声大噪,于是许多人慕名加入,也有许多人声称自己就是东林党人。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绍徽,向魏忠贤进献了一本《东林点将录》,仿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把朝中大臣编成东林党一百零人。
    真是愚蠢到家的蠢货!
    他不想着如何瓦解东林党,居然还把意见与己不同的大臣们,统统扣上东林党的帽子,再公布于世。
    他是嫌东林党名声还不够响,要把许多其实是中立的大臣和士子们都往东林党那边推吗?」
    朱由校心里很恼火,魏忠贤招揽的都是一群什麽狗屎。
    只知道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最基本的政治斗争都不会。
    朝中许多大臣,天下诸多名士,并不是东林党。
    比如前首辅叶向高丶刘一燝丶韩爌,还有自己的老师孙承宗等人,现在说法叫馆阁派,现代一点的说法叫建制派。
    他们曾经多次调和帝党与东林党之间的矛盾,但都无功而返。
    在朱由校的心里,东林党是一群拥有殷实的经济条件,一定的民众基础,想要以士绅代替皇帝当家做主的精英分子。
    他们是大明官僚集团发展到鼎峰后,分裂出的一股势力。
    不仅反对皇权,还希望从现有的官僚集团手里夺得权力。从某种意义上,他们确实带有初级的自由民主思想。
    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想破坏现有的规则和秩序,却没有办法搭建更好的新规则和秩序,因为他们从口袋里掏出来的,还是四书五经丶程朱理学!
    大多数东林党人从来没有考虑解决大明的实际问题,他们只是想着把以前的老爷赶走,好自己当老爷。
    他们自诩正义,认为自己这个老爷,要胜过其他老爷,所以顺应天意,万民拥护...
    孙传庭听出朱由校弦外之音,谨慎地答:「皇上,东林党人以民为本丶为民做主,廉正奉公丶革除积弊的说法,倒也很吸引人。
    臣当初也被他们的这些说法吸引住,向往不已。
    可是自从入制置司,臣跟着兴明会一众同志学习了皇上的《科学方法论》丶《辩证唯物主义》,再以此为基础去分析历朝历代丶以及本朝的诸多问题后,豁然开朗,仿佛跳出了一个天坑。
    东林党人的那些学说,不仅索然无味,还觉得跟儒理陈旧学说一样腐朽不堪...
    臣等觉得,想要解决大明诸多问题,必须按照皇上的《科论》和《唯物辩法》去探索寻觅新的方法...」
    朱由校心里十分欢喜,但不动声色,「大明积弊甚深,而今又内忧外患,有识之士无不在苦苦寻觅救国济民良法。
    只有真正忧国忧民者,才会放下陈见偏执,勇于任事,在实践中寻找和验证救国济民良法。」
    他顿了顿,继续说,「左共之善水利兴农,陕西需要大兴水利,劝助农耕,朕让他任延安知府,戴罪立功。
    伯雅,你在陕北宁夏一行,实践《潞水客谈》的笔记,抄一份给左光斗。
    你亲自走过陕西,知道陕西现在糜烂不仅是天灾,更重要的是人祸。
    杨大洪不是自诩清廉公正,爱民如子吗?
    那朕派他为陕西巡按御史,巡按陕西各州县,查贪除暴。朕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廉明清直,爱的是哪个民。」
    这番话也等于给了孙传庭一个答覆,左光斗和杨涟肯定会放出来,现在连去处都安排好了,叫他放下心,继续用心办公事。
    孙传庭欣喜道:「皇上圣明。」
    看他对东林党还抱有同情之心,朱由校决定再点一点他。
    「天启四年春,吏科都给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同乡好友阮大铖来京递补。而赵南星丶高攀龙丶杨涟等人却属意高攀龙的另一位弟子,魏大中。
    于是等阮大铖赶到,赵高杨等人说『以察典近,大铖不可用』,只补他为工科都给事中。
    六科给事中,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阮大铖按资历远在魏大中之上,当补吏科而非工科。
    且他也是高攀龙的弟子。只是因为高攀龙丶杨涟与左光斗政见不一,所以才压住了阮大铖。
    阮大铖一怒之下叛出东林党,投靠了魏忠贤,这才得偿所愿...」
    孙传庭听到这里,一时愣住了。
    「东林党人内部,也如此互相倾轧,同室操戈!」
    朱由校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把东林党想得那麽崇高。这世上,只有一心为国为民丶舍生忘死之人,才是真正的崇高。
    好了,不说这些事。你从西北来,以后还要主持一段时间陕西招兵事宜,有些事朕先告知你。」
    「臣洗耳恭听。」
    「朕不日下诏,设制置司西北局,以王家桢为制置司西北局制置使,兼陕甘总督,节制宁夏丶延绥丶陕西丶甘肃四镇,兼巡抚陕西丶甘肃。
    以洪承畴为西北局制置佥事,兼延绥巡抚。
    以左光斗为延安知府。
    至于杨涟,吏部和都察院那边会行文。」
    孙传庭心头一动,这是大动作。
    皇上才成立西南局没多久,现在又捣鼓出一个西北局,以制置司直接统辖,这是要全力改革。
    王家桢他认识,字正之,别号轩篆,北直隶长垣人。二十三岁中万历三十一年癸卯科进士。
    据说十岁还不能说话,却会默写《孙子兵法》《鬼谷子》等兵书。
    历任刑部主事丶户部郎中。
    万历四十四年,升任湖北布政使司副使,分守荆西。
    时显陵守备内多聚奸贼,互相勾结,为非作歹。
    王家桢择首恶者绳之以法,使群奸敛迹,后升阳和道参政。
    天启元年八月,为陕西榆林兵备道右参政。
    天启三年,以陕西布政使司参政,分巡山西冀北道。
    是时,云中镇已有五年不进贡,王家桢亲临其部,严厉斥责,宣扬朝廷威德,贡事遂定。
    天启四年,升左佥都御史,巡抚甘肃。五月回京叙职,被留在京中任职制置司组织局。
    精练强干,知兵坚毅,又勇于任事。
    虽然他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留在制置司心有不甘,觉得这不是朝廷经制官署,有佞臣之嫌。
    皇上乾脆把他外放,如他所愿,独当一面。
    「伯雅,在轩篆公(王家桢)去陕甘上任之前,那件事你需要跟他沟通好。」
    朱由校切切交代孙传庭。
    「事关新军,可不是小事,关系重大,你不要忘记了!」
    什麽事?
    孙传庭在脑子里猛转起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西敏寺银行 万族尊我为天帝,只因我九个徒弟! 守法就能升级?我的情报每日刷新 诡异修仙,我有一座五脏庙 诡三国 万人嫌一心求死,师兄们却红了眼 文豪1983 重回80,成功从拒绝入赘开始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为古早狗血网球同人文奋斗! 抗战:袍哥将军,带云龙混成元帅 我截教首徒,靠师弟师妹无敌 快穿之还愿系统,继续出发 带着空间养兽夫,恶雌成团宠了 模拟器:从杀穿清风寨开始无敌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 游戏融合现实,我能一剑开天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崩铁:卡池角色,给玩家发刀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