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又是一次早朝上,不出意外的是,随着汪直重新担任御马监的消息传出,朝中的许多御史言官,再次有些按捺不住,纷纷开始上奏要求罢黜汪直。
不过,或许是此前的那次朝会给他们的印象太过深刻,所以这次,这些人倒是也都不敢太过分,基本上还是以递奏本为主。
至于朱佑樘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朝会上有人上奏,他就只说一句知道了,既不答应也不反驳,然后等下朝之后,让司礼监将通政司送来的,有关汪直的章奏,都一股脑的丢到内阁去。
而内阁这边,刘吉也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首辅大臣的主观能动性,将这些章奏通通都拦了下来,压在犄角旮旯里头,也不票拟也不批驳就这麽放着,算是内阁版的『留中』,一副我装看不见就不存在的架势,让那些言官们一阵无奈。
要知道,虽然说内阁并不可能像真正的留中那样,让奏章石沉大海,但随随便便的拖上一个月半个月的,却不是什麽难事。
毕竟,朝廷政务繁多,哪些属于紧要的事务,哪些要稍放一放,票拟的顺序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内阁来决定的。
要是换了别的时候,言官们还能以此为由弹劾内阁故意压制言路,但这一次,谁都看得出来,最不想让言官们纠缠汪直一事的,其实就是天子自己。
所以,这些言官们除了等着,就只能是继续一份份章奏往上呈递,直到把事情闹到让内阁不敢再压,让天子并不能再装看不见的程度。
嗯,反正其实就一句话,不管是内阁还是言官们,用的都是老手段。
那句话叫什麽来着,人教人教不会,事儿教人一次就会。
经历过上次的朝会之后,所有人都意识到,往年留存下来的旧规矩还是有道理的,不到万不得已,那种极端的对抗形式还是不要用的好,否则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谁也不想见到的两败俱伤。
不过,尽管围绕着汪直的事,朝堂上的各方势力都被牵动着有了动作,但对于朱佑樘来说,这却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如果说此前处置李孜省一党,裁汰传奉官本质上是为了整饬成化朝后期颓靡的风气,同时为了给自己这个新天子立威的话。
那麽这次重新启用汪直,就着实是和朝政没有什麽太大的关系。
这也是朱佑樘懒得自己动手,而是索性将其交给内阁来解决的原因……朝堂上的事太多,那些科道言官们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炸毛,而作为皇帝,不能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这是首要的原则。
所以,对于朱佑樘而言,这些言官们要闹就让他们闹,只要不妨碍他做正事,就让内阁去解决。
至于他要做的正事,自然就是,制定接下来马上要到来的,弘治朝的大政……
乾清宫中,戴义匆匆走了进来。
「皇爷,这是通政司刚刚送来的奏章。」
一摞文书被摆在了朱佑樘的案头,与此同时,戴义从最上头拿起了其中两份,单独放了出来。
「这两份,分别是兵部屠尚书和内阁徐阁老的章奏,俱是承旨言国事利弊之奏,照皇爷吩咐,送到通政司的第一时间,奴婢就带过来了。」
闻言,朱佑樘立刻就打起了精神。
自从上次召见阁部大臣,给他们下达任务之后,这几日陆陆续续的,这些大臣们基本上都已经上了奏章论述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看法。
其中,唯独徐溥和屠滽的奏章迟迟未至,所以,朱佑樘一早就交代了司礼监,若有他们的奏章的话,第一时间送来。
将两本奏章摆在眼前,迟疑片刻,朱佑樘率先打开了屠滽的那份。
事实上,对于屠滽此人,朱佑樘是寄予厚望的。
细算下来,除了那些明显不安分的所谓东宫旧臣之外,现如今朝堂上下,真正算是朱佑樘亲自提拔起来的重臣,也就只有屠滽一个。
至于朱佑樘提拔他的原因也很简单,屠滽知兵!
虽然屠滽是科道出身,但是,他从最开始所任的官职就是勾稽军储,其后曾察刑狱事,得到当时的都御史王越赏识提拔。
再后来掌南京都察院时,曾监理安南诸事,对于军政兵事多有见地。
相较于已经老迈的馀子俊,屠滽更加年轻,也更有冲劲儿,适合兵部尚书这个位置。
不得不说,屠滽的确没有辜负朱佑樘的期望,虽然这份奏章来得晚,但内容却很详实。
在这份奏章当中,他着重论述了大明的边防情况和地方军备,看得出来,是花了工夫的。
翻来覆去的看了两三遍,朱佑樘将奏章放下,重重的叹了口气。
虽然心中早就已经有数,但是,当一切再次摆在眼前的时候,他还是觉得有些触目惊心。
大明如今的兵备很差!
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是如此。
首先是北部的鞑靼,虽然在成化时期,大明在和蒙古的作战当中普遍占据上风。
但是,从战略上来说,明廷始终没有办法,将河套地区彻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多数时候,不过是和鞑靼进行着不断争夺河套的拉锯战而已。
到了弘治朝,因为朝廷方略的变动,整体的军事手段开始收缩,更进一步给了鞑靼发挥的空间,让河套地区成了鞑靼来去自如之地。
而除了鞑靼之外,明朝此时面临的边患威胁,还有西边的吐鲁番和东北的兀良哈以及建州女真。
尤其是最后这个名字……朱佑樘想起的时候,目光中都不由闪过一丝冷意。
尽管在成化朝,建州女真经历了犁庭扫穴般的打击,损失无比惨重,也使得其往后的数十年都不敢再对明廷有不敬之处。
但是,经历过数百年光景的朱佑樘却明白,最后取走了这大明江山的,恰恰是这不起眼的女真一族。
这还只是最主要的边患,除了这个之外,西南地区土司势力也是屡降屡叛,不容乐观。
而除了外部的威胁之外,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内部的糜烂,以辽东地区为代表,军屯废弛,兵士逃亡严重,边将腐败,战力低下。
如此种种问题,让曾经强大的明王朝,骨子里早就已经被掏空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