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七百零九章 京都外围,堺港之战

第两千七百零九章 京都外围,堺港之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港。
    山名义理站在一处高大的井楼之上,眺望着海岸,面色凝重,沉声道:“明军??来了!”
    吉川?秋抬手,?港内传出了敲打梆子的声响。
    声音急促,有一种逼人上路的错觉。
    军队开始调动起来。
    只不过军队的甲胄样式有些杂乱。
    寻常军士身着胡乱扎出来的木甲,下层武士身着革甲片铁甲片互相叠加混编而制成的大铠、腹当,中层武士则穿着胴丸,高层武士与将官则穿着腹卷。
    矢仓打开,一个个军士拿走了箭壶,有条不紊地登上井楼。
    陈砚踏上南下的路,是在一个霜重露浓的清晨。他背着母亲缝制的粗布包袱,里面除了那本《民生辑要?节选》,还有一双毛袜、三块干饼和一枚熔银重铸的小吊坠??那是母亲留给他的唯一念想。敦煌城门尚未开启,他便已蹲守在护城河边,啃着冷硬的饼子,望着天边微亮的鱼肚白,心中默念:“我要活着走到江南,一字不落地读完《民生辑要》全篇。”
    他走的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穿祁连山隘,越柴达木盆地,沿途风沙扑面,饮水艰难。他曾夜宿荒庙,与野狗争食;也曾病倒在青海湖畔,靠一位藏族老牧民施药才捡回性命。那一夜高烧不退,他在昏沉中梦见父亲跪在军营前哀求粮饷发放,却被军官一脚踹进泥水沟里。醒来时,泪水浸湿了草席,而手中紧攥的书册,竟被汗水浸得字迹模糊。
    “爹,我替你读书。”他喃喃道,将书页摊开在阳光下晾晒,指尖一遍遍描摹那些批注小楷,“你说的话,我要让全天下都听见。”
    三个月后,他抵达成都。这座天府之国正因新政推行而焕然一新。街头巷尾设有“民评栏”,百姓可张贴对官吏的评议;茶馆里说书人讲的不再是帝王将相,而是“顾相公如何定税法”“林参议为何拆书院围墙”。陈砚在一个义塾外驻足良久,看孩子们齐声朗读:“有冤者得申,非空言也!”声音如钟鸣谷响,震得他胸口发麻。
    他鼓起勇气上前询问能否旁听,塾师是个五十岁的落第秀才,姓周,见他衣衫褴褛却眼神清亮,便点头允准。第一课便是《赋役均平策》详解。当听到“田有肥瘠,产有高低,若一律征银,则贫者愈贫”时,陈砚猛然站起,声音颤抖:“我家甘州那边,去年大旱,官府仍按丰年收税!我娘织毯卖钱,还不够缴一半……”
    全堂寂静。
    周先生缓缓放下戒尺,问:“你叫什么名字?”
    “陈砚。”
    “好名字。”周先生轻叹,“砚者,研也。墨磨千遍,方能显字。你这一路,就是一块正在被命运打磨的砚台。”
    自那日起,陈砚白天扫地挑水,换取夜间听课机会;夜晚则借着油灯苦读,把每一页都抄录下来,用炭条补全残缺之处。他发现书中所言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落地生根的制度设计:丈量土地用“方格图法”,稽查贪腐设“轮审制”,甚至连灾年赈济都有详细流程图示。更让他震撼的是,这些政策已在南方多地施行,且成效显著。
    半年后,他听说江南寒门书院将在杭州举行招生试,不限出身,只考实务策论。他辞别周先生,再度启程。
    这一路更为艰险。长江汛期,渡船倾覆,他抱着浮木漂流一夜才获救;途中遭遇盗匪,包袱被抢,唯独那本《民生辑要》被他死死塞进怀里,沾满泥浆却未损一字。当他终于站在杭州城门外时,已是骨瘦如柴,鞋底磨穿,脸上布满风霜刻痕。
    考试当日,贡院外人山人海。士子们锦衣华服,仆从簇拥,而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袍,孤身一人立于角落。试题揭晓??
    **“试论西北边军粮饷克扣之弊,并提出可行改革方案。”**
    陈砚握笔的手微微发抖。这不是题目,这是他全家的血泪史。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父亲倒下的身影、母亲深夜织毯的驼背、弟弟饿得哭不出声的脸庞。然后,他睁开眼,提笔疾书:
    >“臣闻仓廪实而知礼节,然今西北诸镇,仓廪虽盈,士卒饥寒交迫,何也?盖因‘层层拨付’之弊也。朝廷拨银百万,经布政使、按察使、卫指挥使层层截留,至基层将士手中不足三成。此非贼寇劫掠,实乃体制蛀虫噬心……
    >臣以为,当行‘直拨到营’之法:户部核算总额,银两不经地方,由漕运专船直达边军粮台;另设‘军民共监会’,每营推选老兵二人、民代表一人,监督账目公示。若有虚报冒领,一经查实,剥职查办,永不叙用……
    >更须废除‘以役代饷’旧例。士兵戍边,非奴工筑城,岂能强征劳力而不给分文?顾相公曾言:‘国家养兵千日,不可一日视其为草芥。’若连基本口粮都无法保障,则忠勇何来?军心何安?”
    洋洋三千余言,一气呵成。交卷时,监考官林修远亲自接过试卷,翻阅片刻,抬头看他:“你是哪里人?”
    “甘州百姓之子。”
    林修远目光一颤,又问:“这‘军民共监会’之策,是你自己想的?”
    “是。我在敦煌听驿丞说过一句话:‘上面的好政策,到了下面就成了刮地皮的刀。’所以我一直在想,怎么让百姓也能握住这把刀。”
    林修远久久无语,终是拍案而起:“此子必成栋梁!”
    七日后放榜,陈砚名列榜首。入学典礼上,院长亲授《民生辑要》全本,并宣布一项新规:今后所有新生,皆需赴钟山顾墓祭拜,宣誓“以民为本,持正不阿”。
    陈砚跪在五色土坛前,双手捧土,郑重撒入坛中。那一刻,他仿佛看见无数身影从历史深处走来??有影七孤身守碑七年,有苏挽云焚稿护书,有朱允?雨中跪读童谣……他们都不曾放弃过这片土地。
    书院生活严谨而充实。课程涵盖律法、算学、农政、水利、外交实务,教师多为当年薪火书院出身的老臣或咨政院官员。陈砚如饥似渴地学习,尤其痴迷于“民诉台运作机制”与“地方财政透明化模型”。他还主动组织西北同乡会,收集各地民间疾苦,汇编成册呈报咨政院。
    两年后,他作为优秀学子代表,随团出访福建沿海。在那里,他亲眼见证了顾正臣遗策的深远影响:渔村建有“气象哨”,每日击鼓报风向;港口设立“互市局”,规范外商交易;更有“女子学堂”教女孩识字算账,不少妇女已能独立经营海产生意。
    一次座谈会上,一位老渔民激动地说:“以前我们怕官府,现在我们敢告官!去年县令私自加征渔税,我们一百户联名写状,通过‘民诉台’递到京城,十天就来了钦差,那贪官当场摘印!”
    陈砚问:“你们不怕报复吗?”
    老人咧嘴一笑:“怕啥?如今每个村子都有‘法治宣讲员’,每月来讲课。我知道我的权利写在《大明新律》第十七条,谁敢动我,我就搬法条砸他脸上!”
    这句话让他彻夜难眠。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变革不是某个英雄振臂一呼,而是千万普通人开始懂得捍卫自己的尊严。
    毕业之际,他本可留京进入咨政院任职,但他选择了最艰苦的岗位??赴云南任巡检司副使,协助推行“边疆赋税改革试点”。临行前,林修远赠他一方砚台,背面刻着四个字:“执灯前行”。
    云南瘴疠之地,民族混居,官吏腐败成风。前任巡检使竟以“剿匪”为名,强征苗民劳役修建私宅,激起民变。陈砚到任第一天,便召集各寨头人开会,开门见山道:“我不是来征税的,我是来听你们说话的。”
    他带头拆毁了衙门前象征威权的照壁,改为“民意墙”,允许百姓张贴诉求;又引入“轮值评议制”,每月由不同村寨推举代表参与税收审议。最难的是说服土司接受统一丈量土地,他连续二十日深入深山,与苗巫对坐饮血酒盟誓,最终达成协议。
    一年后,当地税负下降四成,粮食产量反增两成。消息传回京城,朱允?亲笔批阅奏章:“陈砚此举,深得顾卿遗风。授正六品衔,赐‘为民执言’金匾一面。”
    然而,阻力也随之而来。有御史弹劾他“媚夷乱制”,更有朝中权贵暗中指使商人囤积盐米,企图制造民乱嫁祸于他。最危险的一夜,刺客潜入驿站欲行刺,幸得一名苗族少女提前通风报信??她是陈砚资助的第一个女学生,如今已是村中记账员。
    他并未追究幕后主使,而是将全部证据整理成《西南边政十弊疏》,直接递交“清浊司”,并附言:“若因此获罪,望将此疏刊印万份,发往全国书院。”
    清浊司雷霆出击,一举牵出三省贪官网络,震动朝野。朱允?读后潸然泪下,召集群臣宣读全文,厉声道:“这就是你们口中的‘不成体统’?这就是你们说的‘泥腿子妄议朝政’?朕告诉你们,这才是真正的社稷之基!”
    自此,陈砚之名传遍天下。十年间,他历任贵州布政使、四川按察使,始终坚守一线,推动教育普及与司法公正。五十岁那年,他回到杭州寒门书院任教,学生们称他“活顾相”。
    某年春日,他带着一群学生前往钟山祭扫。站在五色土坛前,一位少年问他:“先生,您觉得顾相公最伟大之处是什么?”
    陈砚望着墓碑上那行小字,良久方答:“他从不曾把自己当作救世主。他只是坚信,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权利活得有尊严。所以他写下制度,留下思想,点燃灯火??只为让更多人相信,黑暗并非永恒。”
    话音未落,忽见远处一名老妇蹒跚而来,白发如雪,手持一束山茶花。她走到碑前,轻轻放下花束,嘴唇微动,似在低语。有人认出,正是当年雪中独坐的老妇,至今无人知晓其身份。
    待她离去,陈砚上前细看,发现花下压着一张泛黄纸条,墨迹斑驳,写着一行小字:
    >“相公,我把你写的书,教给了我的孙子。他会写字了,也会告状了。你说的春天,真的来了。”
    他怔立原地,热泪滚落。
    多年以后,当他又一次站在乾清宫东暖阁,接过皇帝亲手颁发的“文明砥柱”勋章时,耳边响起熟悉的童声诵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窗外,春阳正好,山茶花开满庭院,红如烈焰,绵延不绝。
    而在西域某处荒漠,一支考古队正发掘一座倒塌的驿站遗址。他们在焦黑的梁柱下,找到半截烧残的竹简,上面依稀可见几个字:
    >“薪火……不可熄……”
    风起沙涌,掩埋了痕迹,却又吹开了新的一页。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无极!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重返七零:天才工具人爆改剧情 九域凡仙 葬天神帝 我靠避凶天赋苟道长生 综网法师,魔法皇帝 星渊行者 农业狂魔 天元灭魔传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说好的民企,空天母舰什么鬼 大魏芳华 我儿快突破 葬天棺:九位绝色女帝助我修行 重生不涨智商 正义的使命 倒计时90天:华夏进入一级战备 世子装疯我卖傻,虐渣就像过家家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