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文竹好办,花店里就有,可通常少用灵芝做盆景,好在宋英是个大夫,有渠道获得。
她当即买了兰桂齐芳盆景,定下文竹,考虑到她们不擅长也没时间精心照顾,添了钱,请掌柜代为照顾,直到寿辰时她来取。
然后宋英又请与医馆来往的采药人寻一株完好的、未被炮制的野生灵芝。
县衙后宅。
宋英收回手,微笑道:“我早说了,您这病把心思放宽,比什么药都管用。”
陈太太舒了口气,又情不自禁笑了笑,这话的意思是她近日身体好了很多。
儿子的事情有了着落,日子舒心了,她的心可不也就放宽了么。
她笑着夸了几句宋英的医术,话锋一转,以拉家常的口吻问道:“昨儿县主的女儿回娘家了,不知你听说没有?”
宋英摇头,“这两天没去申府拜见师父,倒是不知。”
陈太太面上闪过一丝遗憾,“听说还带着一对儿女,也不知什么事情,这大老远的,千里迢迢从京城来锦川。”
宋英眸光微闪,不动声色瞄了几眼陈太太的神色,在她的眼里,她看到了探究与好奇。
可是,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顺安县主六十大寿,女儿自然是带着外孙外孙女回来给母亲贺寿,这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事吗?
宋英抿了抿唇,又瞅了眼陈太太,见她的好奇不似作假,心中嘀咕:是陈太太也得了她儿子的病,现在有痴傻的迹象,还是她不知道顺安县主的寿辰?
可陈太太言语神态间没有痴傻的痕迹,况且她周围还有丫鬟婆子,即便她真有痴傻的迹象,在这个问题上转不过弯,这么一目了然的事情,丫鬟婆子们不会不提醒她。
也就是说,最大可能是陈太太不知道顺安县主的寿辰。
这不对劲,陈知县是清水县的父母官,便真是个没有背景的芝麻小官,申家也不会忽视,更何况,申家对陈知府可是看重的很,顺安县主的寿宴,为何没有邀请陈太太?
宋英有些坐不住了,强撑着没让自己表现出急切,噙着笑没有接话。
陈太太见从她这里问不出什么消息,也便作罢了,还是得尽快向京里打听,别是申家的这位姑太太的夫家被贬斥了吧?
与陈太太聊了几句,宋英便起身告辞,由着丫鬟领着出去。
到二门处,宋天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接替了旁边等候的小厮,送宋英出去。
瞅着没人,他压低声音,“姐你放心,你交代我的事情我一刻没懈怠,这几日整个县衙都知道清风观灵验得很。”
宋英点头,袁清以两兄妹的婚事得有个先后为由,劝说家里暂缓袁珊的议亲,等过段时间再合八字。
陈家也想等袁清中秀才的风头过去,等百姓都遗忘得差不多了,再正式议两家的亲事。
当然,在陈太太看来,两家都很满意,这婚事已经没跑了,只是后续过流程而已。
宋英便让宋天在衙门里吹嘘传播清风观的灵验,如果衙门里上上下下都认为清风观是最灵验的,陈太太找人合八字的时候,还愁没人提清风观么?
陈家是外来的,对清水县哪些道观佛寺灵验并不清楚,这些事情自然是要交代下人们去办。
下人们认定清风观灵验,回话的时候言语里不自觉就会有所倾斜。
再不济,他们在衙门里还有宋天,能及时知道陈太太的动向,事情不如意,再想法子补救就是。
见宋英点了下头,什么也没说,宋天实在好奇得不行,“姐,咱们传这个做什么?莫非是那圆融道长想搭上陈家?”
宋英睨了眼他,“哟,消息都打听到我这儿来了?”
“哪能呀,我这不是好奇嘛。”
“你在衙门里好几年,不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好奇么?”
这话,听得宋天心里更是猫抓似的,这事还属于不能好奇的?真是有人在谋划什么?
可惜,他姐不想给他解惑,一路出了县衙,走得那叫一个快!
宋英也是一肚子疑惑等着解开,可这会儿还不到下午,不能去申府找师父解惑。
想了想,等中午吃饭时,她便旁敲侧击问了林文轩与马大夫,发现他们也不知道顺安县主的寿辰。
宋英更惊讶了,不是寿宴吗?申府请她不是因为她是师父的徒弟吗?
那为什么没请师兄这个师父的侄孙?还有师叔,他是师父的师弟,在清水县这地,算是亲人了。
没请陈太太就更奇怪了,寿宴的主宾应该就是陈家沈家这些官宦之家,怎么主宾没请,先请了她一个小喽啰?
她细细回想当日春桃邀请她的情形,忽而注意到,当日春桃说的是,请她去家里吃顿便饭。
莫非没有寿宴,真的只是便饭?
可也不应该只请她呀,一个师门的,就不怕她闲聊时透露出去,便是师兄与师叔不怪罪,也很失礼呀!
怀着一肚子的疑惑,下午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她急匆匆赶去申府。
路过大厨房时,旁敲侧击了一番,从小绿等人口里得知府里确实没有大办寿宴的意思,可毕竟是六十大寿,不仅是顺安县主的女儿回来了,过些日子,几个出嫁的孙女也会回来。
与自家师父见面后,宋英终于得到了大答案。
“还能因为什么,自然是莲姨娘,这些年来,老太太不是不想借着寿宴,与各府多来往,只是顾忌着莲姨娘,担心她又闹出些事情,这才作罢。
但今年毕竟是六十整寿,意义不同,即便不能大宴宾客,儿女们回来,一家子吃个团圆饭也是好的。”
说到这里她顿了下,想了想,还是点了一句,“另外,这几年远离京里,也是想借着这次寿宴,通过姻亲们出出力,看还能不能起复。”
宋英微微点头,这些她倒是能理解,但是,“既然是家宴,请我做什么?”
林大夫神色多了几分复杂,“想与袁清交好,而你早就知道莲姨娘的事,不用避讳。”
宋英顿时五味杂陈,原来是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