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作死日常,在下先死为敬> 第 227 章 农业革新

第 227 章 农业革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27章农业革新(第1/2页)
    “别着急,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来!”
    陈林安慰众人道,“毕竟咱们现在身处明朝,很多事情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和处理。”
    接着,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如果诸位什么时候想家了,我可以想办法安排大家回去探亲。
    但每次回去的人数不能太多,大家要列好名单,然后分批次回家省亲。
    这样既能满足大家的思乡之情,又不会对我们在这里的工作造成太大影响。”
    听到这话,那几名现代人员互相对视一眼,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但也都明白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毕竟,上边已经下达了死命令,在明朝期间,他们必须听从陈林和朱元璋的一切安排。
    这边关于监察腐败的事情,陈林决定将其交给相关的专业人员去继续推进。
    毕竟他现在实在是分身乏术,各种事务都需要他去处理,而且还要顾及到各个方面的情绪。
    尤其是在古代和现代思想发生碰撞之后,意见不合的情况更是难以避免。
    这就使得他这个中间人不得不四处奔走,到处打圆场,既要安抚古代人的情绪,又要照顾现代人的想法。
    陈林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被夹在中间的三明治,两边都要兼顾,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
    他需要不断地在两者之间寻找最合适的中间路线,尽力弥合双方的分歧,以期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的艰辛只有陈林自己才能深刻体会。
    陈林表示:我累啊~~~~
    这边搞定后,陈林又埋头“人才选拔新制”,打破科举垄断。
    大明的人才选拔主要依赖科举,而科举以“八股文”取士,选拔出的人才往往缺乏实际能力,难以适应革新的需求。
    陈林与朱元璋一致认为,要想推动大明发展,必须打破科举的垄断,选拔更多有“实用技能”的人才。
    他们在句容县设立了“大明新学馆”,作为人才选拔的试点。
    新学馆的招生范围不再局限于读书人,而是面向所有百姓。
    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年满十二岁,愿意学习,都可以报名入学。
    将原先的小学也一并并入新学馆。
    新学馆的课程设置也与传统私塾不同,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
    基础课包括、识字、算术、大明律法等。
    专业课则分为农业、工业、医疗、行政四个方向,分别由现代的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医护人员与行政专家授课。
    比如,农业专业会教授改良种子的种植方法,农田水利的修建技术,病虫害防治知识等。
    工业专业会教授蒸汽机的原理与操作,简单机械的制造,金属冶炼的技巧。
    医疗专业会教授基础急救,常见疾病的治疗,卫生防疫知识等。
    行政专业会教授文书写作,账目管理,政务处理流程等课程。
    新学馆的考核方式也很灵活,不看重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实际能力。
    比如,农业专业的学生,考核内容是在指定地块种植改良种子,根据产量与作物长势评分;
    工业专业的学生,考核内容是组装一台简单的机械,根据组装速度与机械性能评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7章农业革新(第2/2页)
    考核合格的学生,会被授予“技能证书”,并推荐到相应的岗位任职。
    比如农业专业的学生,可到县衙的“农业局”协助推广新的种植技术;
    工业专业的学生,可到“示范工坊”参与蒸汽机的应用研发。
    大明新学馆的设立,在应天府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起初,士绅阶层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学习农工技艺是下贱之事,不愿让子弟入学;
    但普通百姓却十分踊跃,纷纷送孩子报名。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不用科举也能当官、谋生的好机会。
    随着第一批学生毕业,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
    选拔人才事情,陈林没有过多参与,主要交给朱标和方孝孺去推行。
    他现在的主要精力得放在技术推广与产业革新,让大明迈入蒸汽时代
    行政体系改革为革新扫清了障碍,接下来,陈林与朱元璋将重点放在了技术推广与产业革新上。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让大明在五年内迈入真正的蒸汽时代,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
    首先是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植。
    农业是大明的根本,若农业不发展,百姓吃不饱饭,任何革新都无从谈起。
    因此,技术推广的第一步,从农业开始。
    最重要的就是改良种子与种植技术推广。
    现代农业专家李老带着团队,先在卫所的“试验田”里进行了种子试种。
    他们带来的改良种子包括“高产水稻”“抗虫小麦”“耐旱玉米”。
    这些种子是现代培育的优良品种,适应性强,产量比大明本地种子高出三成以上。
    试种过程中,李老团队详细记录了种子的生长周期、需水量、需肥量,并根据大明的气候特点,调整了种植方法。
    试种成功后,陈林与杨士奇一起,向朱元璋申请了“种子推广计划”。
    朱元璋对此十分支持,下令从国库中拨出专款,并要求应天府下辖的各县,每县选择两个“示范村”,推广新的种子与种植技术。
    为了让农民接受新方法,李老团队采取了“手把手教学”的方式。
    他们亲自到示范村,教农民如何“浸种”,用温水浸泡种子,提高发芽率。
    如何“合理密植”,根据土地肥力,确定每亩的种植株数,避免过密或过稀。
    如何“施肥”,区分基肥与追肥,教农民如何将化肥与农家肥混合使用。
    同时,他们还在村里举办“田间课堂”,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光合作用”“病虫害防治原理”。
    虽然农民们听不懂“光合作用”这样的术语,但通过“叶子能让庄稼长得更好”“提前喷洒药粉能防止虫子吃庄稼”这样的通俗解释,也逐渐理解了新方法的好处。
    示范村的成功很快见效。
    秋收时,种植改良种子的农田,亩产比往年高出了近四成,农民们捧着沉甸甸的粮食,脸上满是笑容。
    消息传开后,其他村子的农民纷纷主动要求推广新种子与种植技术,农业革新的“星星之火”,就这样在应天府一代点燃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神印:成为骑士后,我是魔族团宠 三界都在谢我?可我在帮反派搞KPI啊 神豪签到,全职花钱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被女神甩后,我在末日当囤货海王 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和权臣一夜共感后,我女儿身暴露 侧妃进门我让位,死遁了你疯什么 八零嫁绝嗣硬汉,好孕娇娇成团宠 系统体验员 人在狼旅,军令执行就变强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重生70:让你守门,你整了个蘑菇云? 迁坟禁忌,我被迫给死人当伴郎 诡异求生:从行贿海绵宝宝开始! 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 依然妩媚 水浒:靖康耻?我先登基称帝 开局穿越杨宇霆,辅佐少帅抗日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