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3章大明急需一场胜利!
一位年轻男子从隔壁屋子里走了出来。
头戴圆帽,身穿贴里青罗曳撒,腰系丝巾带,脚蹬皂靴,跟一般行走的商旅无异。
知道内情的孙承宗立即跪拜在地。
喻安性丶孙元化丶熊廷弼丶王化贞看清来人面目,大吃一惊,慌忙都跪倒在地。
袁崇焕丶马世龙丶曹文诏丶满桂丶毛文龙不明就里,但是看到大家都跪下来了,也稀里糊涂地跟着一起跪倒在地。
「臣孙承宗/喻安性...拜见皇帝陛下。」
马世龙四人此时才明白,眼前这位身材中等偏瘦,五官俊朗的男子,居然是天启帝,吓得跪伏在地,跟着一起唱名敬拜。
「诸位平身。」朱由校在主座位坐下,虚抬了抬手,「都坐。」
「谢陛下。」
「此次朕微服私访,趁着初冬时机,到山海关来看看,亲自慰问诸位为国镇守边关的文武柱石,以及数方浴血奋战的将土们。
「臣等镇守边关,是恪守臣职。得皇上圣慰,荣幸惶恐!」
孙承宗代表众人答道。
大家心里有数,关宁实在是太重要了,皇上肯定不放心,还是找时间亲自来看看。
明朝皇帝出京的不多。
太祖丶成祖二祖不说了,其馀的英宗去了土木堡,混了个叫门天子的名号。
武宗皇帝去大同,下江南,闹得海内鼎沸。
世宗皇帝去显陵扫墓,悄无声息。
现在天启皇帝居然来到了山海关,他会如二祖一般建下丰功伟业?还是如英宗武宗那样留下骂名?
又或者另外一番景象?
众人在心里暗暗揣测。
朱由校看向毛文龙。
「毛文龙。」
「臣在。」
刚坐下没几息的毛文龙出列跪倒在地,
「大伴,扶他起来。」
「遵旨。」曹化淳把毛文龙扶了起来。
「听说你不仅能书善奕,还习马步射,尤工火器?」
「是的皇上,小的弓马娴熟,擅长使用火器。」
「朕看过你的捷报,天启元年七月镇江大捷,斩杀东虏将领缪一真,俘获佟养真父子共六十馀人。
十月,你率部偷袭长奠丶永奠丶大奠丶宽奠丶阳丶凤凰城等各堡,报称杀了四千馀东虏兵。
天启三年九月,你率部从昌城渡鸭绿江,在赫图阿拉附近的董骨寨丶牛毛寨丶阎王寨等地展开游击战,报称斩级二百零九颗,生擒四名,夺马二百八十三匹。
闰十月,你报称在乌鸡关袭破后金,斩级二百二十五颗。
同年十一丶十二月又袭扰白羊口丶会安堡等地天启五年六月,你遣东江镇鹿岛参将林茂春袭汤池丶泥河寨子。
石城岛游击袭盖州张老寨,都司李良梅从云头里丶镇江渡鸭绿江,袭柳河子,都司李继成袭袁家寨丶果子园,参将毛有禄从石城岛丶小松岛登陆,袭击乔麦冲堡。
兵部架阁库里,有你的记录。
前后大小三十馀战,斩首共一千九十七级,生擒后金人三百馀名,上捷五次,总获器械丶弓箭等件共五万。
万马齐暗,唯独你这里,让朕,让大明看到了希望。」
毛文龙脸色一喜。
「不过朕知道,这些战报里有水分。」
毛文龙脸上的喜色凝固了。
「朕虽然不擅戎事,但是能从其它奏章里看出端倪。你多次袭击东虏侧翼,老奴只反击了三次。
第一次是天启元年七月,镇江大捷没多久,老奴派阿敏丶黄台吉率精兵五千,奔袭镇江,掠走大量人口。
第二次是同年十一月十八日,老奴派阿敏率兵五千,奔袭林畔驿馆。
你的主力一战尽殒,你自己则乔装成土兵而得以脱逃,一路上七次与东虏骑兵交战,和二十名残兵突围至定州(今朝鲜平安北道定州市)。
第三次是天启三年七月,老奴派冷格里丶武善率兵三千袭击你在义州城西的鸭绿江岛中屯田,
斩五百馀级。
朕看得出来,如果你真的让东虏伤筋动骨,对老奴具有威胁,他不会是三次只派偏师前来打你。」
毛文龙脸色更加凝固,目光闪烁,
朱由校看着他,神情依然很平和,语气很和善。
「朕说这些,不是算旧帐。
你能在孤悬千里之外的东江站稳脚跟,持续不断地对东虏发起袭扰,这就是胜利。
不管是一千级首级,还是五百首级,你都在向全天下宣告,大明王师不尽是节节败退者,有一支东江镇的官兵,在不停地向东虏腹地主动发起进攻。」
毛文龙脸色缓和,变得激动起来。
「不管你和东江镇勇士们斩获多少,你们策马踏上辽东土地,直面凶嚣的东虏兵马那一刻,你们就取了胜利。
在朕的心目中,你毛文龙,还有你治下的东江镇将士,都是大明的英雄。」
听到最后一句话,毛文龙双目着光,哽咽道:「臣等能得到皇上这句话,死而无憾。」
朱由校继续说:「毛文龙,你今日的话,朕全部听到了。
朕能理解你的心情。」
朱由校起身走到毛文龙跟前,按住他的肩膀,诚恳地说。
「为国出生入死,还要被肆意凌辱和出卖,换做谁,恐怕都会心灰意冷。
可你毛文龙没有,依然钉在东江镇坚持着。
你是大明的孤勇忠臣!」
毛文龙的泪水夺眶而出。
朱由校郑重地对他说:「朕向苍天厚土丶二祖列宗发誓,毛文龙不负大明,不负朕,朕和大明绝不负他,若有违誓,天打五雷轰!」
毛文龙再也忍不住,跪伏在地,豪大哭,「皇上...」
朱由校没有出声,只是轻轻抚着他的后背,任由他宣泄情绪。
半刻钟后,毛文龙起身,满脸泪痕,坚毅地说:「臣请王公(王化贞)和熊公(熊廷弼)去东江镇,清点军卒,按平辽局军制行事。
也请平辽局和登莱派遣水师,把东江数万辽民,接回山东直隶。」
朱由校一把拉住毛文龙的胳膊,把他拉了起来。
「朕雪耻,你报仇,我们君臣同心,定可其利断金!」
「臣愿为皇上前驱,为平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继续勉励几句,朱由校走到袁崇焕跟前。
「你就是袁崇焕?」
「皇上,臣就是袁承焕。」
个子不高,脸型削瘦,双目有神。
他就是颇有争议的袁承焕啊。
说他没本事,人家把宁远城守得很好。
不要以为守个宁远城很轻松。宁远城离山海关两百多里,东面是海,北边是东虏,西边是蒙古人,一座孤悬于外的孤城。
历朝历代,但凡能在敌人全力围攻下守住孤城的人,都算是名将。
袁崇焕守了六年,还一炮把老奴击伤。
说他是勾结女真的内奸,这就有些可笑了。
自从宁远城一炮打伤奴儿哈赤,很快伤重抑郁而亡后,全天下都知道他的功绩后,明朝满朝文武皆可降清,唯独他袁崇焕不能。
黄台吉再宽宏大量,也不敢用杀父仇人。
他敢用,其他满清贝勒王爷就会联合起来弄他,
朱由校觉得,很多人不喜欢袁崇焕,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他打出让世人震惊狂喜的宁远大捷,大家把平辽灭虏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后,结果却一路拉跨。
极度失望之馀,大家都骂他丶恨他,当世明人如此,后世路人也是如此。
只身赴宁远,五年平辽,说明他有雄心壮志,或者说野心很大。
但才能支撑不起他的野心。
自己的平辽大计肯定不会靠他,不过守宁远城,他却完全可以胜任。
「你在宁远城做得很好,继续守在那里,顶住东虏的进攻。
在朕的心里,你不是袁蛮子,你是大明的袁铁门。」
袁崇焕激动地拱手行礼,恭敬地应答:「皇上圣恩,臣铭记在心。臣在宁远在!」
朱由校拍了拍袁崇焕的肩膀,坐回到上首座位。
孙承宗丶喻安性丶孙元化丶熊廷弼丶王化贞丶马世龙等人心里都长舒一口气。
毛文龙和东江镇的大难题,皇上一出面,全部解决。
「诸位,刚才孙师傅说这是平辽局扩大会议,朕先插一条,毛文龙加制置司平辽局制置副使,
兼平辽前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副使,判东江镇总兵。
待会制置司军机处正式行文。」
众人对视一眼,明白皇上这是把承诺落实。
大家现在都清楚制置副使的含金量,给毛文龙加制置副使,兼平辽都司都指挥副使衔,就是宽慰他的心。
「臣领命!」毛文龙应道。
「好了,你们继续,朕旁听。」
又议论了几个议题,马世龙看准时机开口,把刘伯提供的耀州情报说了出来。
众人一听,不由动容。
朱由校双眼放光,黄台吉,大鱼啊!
他等众人发表意见后,缓缓地说道:「平辽局,乃至大明,急需一场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