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九十九章-反应(第1/2页)
网络世界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成滔天巨浪。
苏晚萤在博物馆官网上投下的那颗深水炸弹,引爆了无数人内心的暗室。
“特别展览·M0719补录”的页面,成了一个无法言说的禁区,一个审判良知的电子断头台。
最初的访问量激增很快转为断崖式下跌,取而代之的是社交媒体上无数匿名的恐慌与猜测。
没人敢公开讨论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但那种被精准窥探的恐惧,像病毒一样在每个亲历者心头蔓延。
那张自动生成的、站在林秋棠病床前的照片,更是成了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支空白的笔,仿佛随时会写下他们的名字。
与此同时,小舟正与尘封的过去搏斗。
蚂蚁留下的轨迹信息简洁而致命:“血型不符者,三人在场。”他几乎是瞬间就想到了当年的火灾现场。
混乱是最好的掩护,而医疗记录是篡改的核心。
他立刻调取了市第一医院七年前的火灾当晚值班记录,交叉比对后,两名护士与一名药剂师的身影从厚厚的档案中浮现。
这三人都在火灾后不久便以“个人原因”离职,从此不知所踪。
小舟明白,直接接触无异于打草惊蛇,他需要一个无法辩驳的铁证。
他将目标锁定在市血液中心。
林秋棠作为长期病患,一定留有存档血样。
然而,当他潜入档案室,面对的却是冰冷的数据库提示:目标样本,已于七年前按规定销毁。
意料之中的结果,却并未让他气馁。
他知道,销毁的是数据,是记录,但物理实物总有被遗忘的角落。
他避开监控,闪身进入零下八十度的冷藏库,寒气瞬间包裹全身。
他没有时间逐一排查,而是径直走向最底层那个积满冰霜的物理备份箱。
那是被遗忘了的区域,存放着许多标签脱落或记录不详的“废弃样本”。
他在一堆冻得硬邦邦的样本袋中,翻找了近半个小时,手指几乎失去知觉时,终于摸到了一枚孤零零的冷冻管。
标签已经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认出用油性笔手写的“A型RH+”字样,登记号和姓名栏则是一片空白。
他将这枚唯一的希望送往一家绝对可靠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二十四小时后,结果出炉。
当他看到报告上那一行文字时,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
此血样DNA序列与林秋棠的基因图谱匹配度高达99.8%,但血型检测结果,确凿无误地显示为A型。
而当年那份官方尸检报告上,林秋棠的血型被清清楚楚地记载为O型。
小舟猛然醒悟,这根本不是什么医疗失误,这是一场处心积虑的篡改。
他们自以为销毁了所有证据,却没料到,真正的杀人证据,就藏在这个最基础、最不起眼的数据错位里。
城市的另一端,阿彩的战场在地下。
她走入人潮汹涌的地铁通道,在通往市第一医院的换乘段墙面上,开始了她的创作。
她没有用颜料,也没有绘制任何具象的图案。
她的画笔是声波分析仪和特制的光敏涂料,她的作品是一组基于摩尔斯码和城市噪音节奏的抽象纹理。
那面墙看起来平平无奇,行人匆匆而过,无人为之驻足。
然而,这面墙是一个陷阱,一个只为特定猎物张开的网。
每当有脚步声的节奏、呼吸的频率与她预设的“恐慌”模型吻合——比如因心虚而加速的心跳,因紧张而急促的喘息——墙面涂料就会被特定频率的声波激活,反射出地铁通道内微弱的灯光,在经过的路人视网膜上投射出一句稍纵即逝的光影文字:“你当时也在场吧?”
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一部分路过此地的乘客,手机会毫无征兆地自动播放一段仅有0.3秒的音频,那是手术器械在金属盘中碰撞的清脆声响。
声音极短,却尖锐刺耳。
终于,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在听到声音、看到光影的瞬间,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双腿一软,当场跪倒在地,双手抓着头发,歇斯底里地嘶吼:“我不是主刀!我只是没说话!我什么都没做!”周围的乘客惊恐地散开,安保人员迅速冲来试图制止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九十九章-反应(第2/2页)
然而,当他们调取监控录像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在那人崩溃的整个过程中,他面前的墙面,始终一片空白。
苏晚萤带着那份滚烫的血样报告,驱车来到郊区的一家养老院。
她要拜访的人是陈默,当年林秋棠的主治医生,也是火灾后唯一一个没有高升、反而被边缘化,最后提前病退的人。
如今的老人已是风中残烛,神志不清,整日坐在轮椅上望着窗外,嘴里只反复念叨着一句话:“切口要斜……不能直……他会痛……”护工说,他口中的“他”,指的是沈默,他早已过世的儿子,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
苏晚萤没有打扰他的呓语,只是将那份DNA报告轻轻放在他眼前,A型血的字样被她用红笔圈出。
她蹲下身,用近乎耳语的声音问:“陈医生,您还记得林秋棠吗?您能告诉我,沈默医生当年为什么坚持要在那个位置,用那个特殊的角度做切口吗?”
一直双眼浑浊的陈默,身体猛地一颤。
他缓缓转过头,那双失焦的眼睛里,竟在瞬间恢复了骇人的清明。
他死死盯着苏晚描,干裂的嘴唇翕动着,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因为她说过……他们缝了她的嘴,但没绑住她的舌头……她还能说……所以,他必须听得见。”话音刚落,陈默突然爆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他捂住嘴,一口暗红的黑血从指缝间喷涌而出,不偏不倚地落在那份报告上,恰好盖住了官方记录的那个“O型”字样。
苏晚萤怔在原地,她看着那摊迅速凝固的血迹,一个更深的谜团在她心中浮现——这血,分明也是A型。
深夜,城市数据中心的通风管道内,小舟像一只壁虎,悄无声息地贴在冰冷的金属壁上。
他正在监听下方服务器集群运行时产生的微弱震动频率。
在海量的数据流噪音中,他凭借超凡的听力,捕捉到了一段一闪而过的异常脉冲。
经过快速解码,那段脉冲指向一个坐标和时间的组合:市政府礼堂,三天后,上午十点。
他迅速用微型终端查阅了市政府的公开日程,一条信息跳了出来:届时,市政府将隆重举行年度“医疗伦理建设表彰大会”。
获奖名单上,几个熟悉的名字赫然在列,其中就包括当年负责“M0719”事件后续处理、并因此平步青云的几名医院高层。
小舟从怀中取出一套微型录音设备,准备连夜复制“M0719终案”的关键片段,将其植入会场的音响系统,在他们接受表彰的最高光时刻,给予最致命的一击。
就在他调试设备的最后一刻,头顶的通风栅格上,一只黑色的蚂蚁悄然落下,精准地停在他的手背上。
它没有爬动,只是用六足极其轻微地摆动了三次。
这是他们之间最紧急的信号,摩尔斯码中的“停”。
小舟猛地抬头,顺着蚂蚁掉落的方向望去,只见头顶的水泥墙壁上,一道之前并不存在的细微裂痕,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延伸,无声地勾勒出一个巨大而冷漠的眼睛轮廓。
他瞬间明白了。
这不是警告,是邀请。
清算,不必再藏于阴影之中,它将在光天化日之下,以最庄严、最公开的方式进行。
接下来的三天,城市恢复了诡异的平静。
博物馆官网的特别展览页面悄然下线,地铁通道里的光影文字和诡异音频也消失无踪,仿佛之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集体幻觉。
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人们,在短暂的惊弓之鸟状态后,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反应过度。
也许,那只是一个恶劣的玩笑,一场技术高超的恶作剧。
风暴似乎已经过去。
他们不知道,这三天,足以让一场真正的风暴完成最后的酝酿。
小舟抹去了他们所有的数字痕迹,阿彩则绘制出了表彰大会会场的声学结构图,而苏晚萤,一直在等。
直到第三天清晨,阳光明媚,微风和煦,一个最适合接受嘉奖和赞颂的好天气。
苏晚萤穿上一身剪裁得体的黑色套装,将那份沾染了陈默血迹的A型血报告,以及所有整理成册的证据,一页一页,仔细抚平。
报告被她放进一个黑色公文夹,纸页冰冷,像一块准备就绪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