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打从那天徐溥在清流会议结束之后,单独将王质召回去开始,朱佑樘就派人去查了王质,后来果然发现,这二人此前是师生的关系。
所以,当看到王质也站了出来之后,朱佑樘立刻就明白过来,徐溥刚刚的举动,绝对不是临时起意。
「何事?」
于是,目光在二人身上打量了一番,朱佑樘面上不露半点声色,问道。
王质走上前来,拜倒在地,道。
「陛下,臣以为方才诸位科道和徐侍郎所言都有道理,朝廷任免官员,自有铨选制度,如今朝中有诸多传奉官员,其中虽有李孜省等人冒旨徇私,但也有先帝倚重简拔之臣。」
「为澄清吏治,扫除奸佞,亦为朝堂稳定,不因一时之过而黜才德之臣,臣恳请陛下命吏部主持,都察院及六科协理,重启京察考计,以衡量京中文臣。」
「至于武臣将官,则令兵部派员,都察院及六科协理,重新查阅近年受传升者,将无功之人黜落,有功之人依照武选勋转之法重新授官。」
话音落下,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眼皮一跳。
盖因王质的这个提议,实在是有些出人意料。
所谓京察,指的是对在京的文官,按照吏部铨选的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符合标准的予以升迁,不合标准的予以降黜。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在京,不是指的人在京师,而是指的所任官职在京的官员,而且是两京的官员。
六部百司,甚至包括六科十三道的御史,全都含在其中。
按照明初的惯例来说,京察是每十年一次,但实际在执行当中,因为种种缘故,时间往往是不固定的。
算算时间,上一次的京察是在成化二十一年。
但是,当时京察的效果很不理想,因为梁芳等人的干预,这次京察成了他们党同伐异的工具,让他们在很多衙门提拔了许多亲信,也是传奉官滥觞的开始。
如今,王质再次提出了京察,这让在场的一众官员,心中都不由有些复杂。
要说赞成吧,李孜省一党的处置还没有结果,而且看这情况,天子显然也不打算大动干戈,清算这些成化老臣了。
所以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们今天弹劾的这些人,尤其是吏部尚书李裕,会是京察的主持者。
但要是反对的话,眼下的场面已经足够混乱了,再不尽快了结的话,怕还不知道要闹出什麽乱子呢!
一时之间,底下顿时议论纷纷。
也就在这个时候,另一名给事中韩重也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附议王给事中所言,以为应当重启京察,不过,念及如今各部当中,多有和李孜省牵连之人,臣请陛下先行处置李孜省一党,再准六科十三道全程纠察此次京察。」
这个提议,倒是勉强能让一众科道官员接受了。
毕竟,今天闹得这麽大,总该有个收场。
重启京察,处置李孜省一党,允准科道官员全程介入京察,也算是找回了一些颜面。
于是,底下那些还在犹豫的科道官员,甚至包括此前联名上奏,还跪在地上的科道官员,也纷纷开口道。
「陛下,臣附议,请重启京察。」
朱佑樘看着底下的王质等人,心中也顿时了然。
这指定是徐溥的主意。
要知道,现如今的吏部尚书李裕,是李孜省的同乡。
虽然他本人性格耿介,并不结党,但当年他从工部调任吏部时,也的确是李孜省举荐的。
正因如此,他也被划归到了李孜省同党的阵营里,并被一众科道官,当做和尹直并列的『奸佞』弹劾。
而吏部的另一个侍郎刘宣,今年已经六十五了,也在科道弹劾的『年老无为』中。
今天闹了这麽一遭,一旦开始京察,这两位就算是不刻意报复,也肯定是铁面无私,不会有丝毫的通融之处。
那麽,徐溥这个清流出身的吏部侍郎,可不就成了这些官员们的救命稻草了。
不过,虽然看了出来,朱佑樘却也没有生气,反而认真考虑起这件事的可行性。
站在朱佑樘的角度来看,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解决掉清流和成化旧臣之间的矛盾。
这一点经过刚才的论辩,其实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至少这些科道官员,肯定是不敢再闹了。
就算是刘健等人还有心做些什麽,可没了科道这把利器,也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那麽第二点,就是传奉官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传奉官是要罢斥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倒不是说朱佑樘多不喜欢传奉官,而是因为他老爹成化皇帝乾的太过分。
现如今京城当中,包含僧道官在内,又两千多名传奉官,其中有至少八成都是虚职,说白了就是光拿俸禄不干活的。
朝廷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肯定不能白养着这批人,裁汰是必须的。
但问题在于,科道是把传奉授官和传奉升官算在一起的,就算是前者里头,也是有不少真才实学的人的,更不要提后者,基本都是成化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
前世的时候,朱佑樘被清流的那番大道理洗了脑,觉得这些传奉官都是奸佞,一股脑的全都裁汰之后,换上了『自己的人』。
可后来他才发现,这群所谓『自己的人』,其实并不听他的,反而还处处掣肘他。
反而是那些由他从中低层一步步提拔起来的人,才最是忠诚。
现如今朝堂上这些传升或勉强算是传升上来的官员,官位高者诸如尹直,李裕,低者诸如锦衣卫中的许多校尉,虽然不是他提拔的。
但是,作为合理合法登上皇位的新君,朱佑樘完全是有能力也有资格,去接收这笔政治遗产的。
所以,对于他来说,传奉官要裁汰,但是不能全裁汰,这才是他做了这麽多的原因。
原本朱佑樘是打算,在压下科道的这股声音之后,先将那些虚职的传奉官裁汰掉,然后再慢慢考察剩下的这批传升官员的。
可既然现在王质提出了要重启京察,倒也算是个不错的主意。
只是如此一来的话,有些需要收拾的手尾,就须得重新考虑一下了。
短暂的思索之后,朱佑樘心中已经下了决定,不过,他并没有当众宣布,而是道。
「今日诸卿所奏,朕已知晓,方才科道交劾之奏,所请不允,下朝之后,所有联名的科道官员,俱需上奏自陈,禀明联名始末,呈奏之后,再视情状责罚。」
「方才朝上有越班奏事,御前失仪者,纠仪御史另行劾奏具闻,至于京察之事,另择时日召诸大臣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