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4章陛下的用意?
出了殿门,众人的心情都有些低沉,
「王总宪,今日看来,陛下对都察院,仍是颇有戒心啊。」
李裕和科道之间关系本来就差,此时,倒也不吝对王恕言语上多了几分落井下石。
王恕眉头微皱,气势上倒是也并不弱。
「李尚书如今自然是得意,只是京察在即,李尚书却还对陛下耍这般心思,我倒不信,陛下对吏部就没有看法。」
这次的事情,虽然闹得没有上次传奉官之事大,但是,在这帮大臣们的眼中,严重性却尤有甚之。
因为天子的举动传递出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那就是,他对朝臣们的不信任。
不仅仅是对某一方派系势力的不信任,而是对朝堂上的各种势力,都并不报以信任。
从南京都察院调御史来接手京察的监管,不仅仅是不想增补御史这麽简单,其更深层次的用意,只怕还有对都察院现有的十三道御史有所怀疑·
「吏部职在京察,做好本职之事便是,倒是都察院,向来是从清流进士当中拔擢御史,这次陛下让南京都察院回京,倒也不失为开了一个先例,依我看,倒是可以引为常例。」
作为同样和都察院不对付的内阁大臣,刘吉自然是要帮帮场子,很快就笑眯眯的开口道。
不过,他这番话,却是叫一旁的徐薄更皱了皱眉。
吏部和都察院之间的明争暗斗,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
对于徐薄来说,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按理来说,天子如果要拔擢新的御史,那麽,从东宫的从龙旧臣当中来选,是最合适的。
毕竟,上次的传奉官事件,虽然是刘健等人在背后操纵,但是,东宫的旧臣却不是只有这麽几个官职高的,更多的还是一些低阶的官员。
他们同样是清流出身,又有从龙之功傍身,按理来说,这次正是拔擢重用的好时机。
但是,天子却依旧没有想起他们,反而选择了南京都察院那帮被冷落的御史。
而且,回忆起天子刚刚的话,似乎最看重的,反而是南京都察院和京师诸官员之间的独立性。
在其他人看来,这或许意味着天子对京察的看重,但在徐薄眼中,他却觉得,这很有可能是天子在提拔自己人。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麽,对于这些东宫旧臣来说,事情就变得严重了各怀着心思,众人在宫门口分别,开始或是私下拜访,或是秘密相聚。
总之,因为朱佑堂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倒是在朝中掀起了一股略显汹涌的暗流。
对于这一点,朱佑橙却是没想到的。
他的确是有从南京都察院提拔亲信的准备,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打算放弃东宫旧臣,
倒不是说他心软或者如何,而是重活一世,朱佑堂早就已经看的明白,官场当中,不管那一批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作为帝王,完全相信或者完全厌恶某一批人,都不是成熟的做法。
真正的政治家,是能够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人,罚合适的人,而不是单纯的以好坏来论一个或者一群人。
东宫的这帮旧臣固然有他们的坏处,但是,他们毕竟是从龙之臣,该用还是要用的,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什麽时候他们能明白这一点,什麽时候才是启用他们的时机」
徐府当中,徐薄回府之后,左思右想,还是找人去请来了李东阳。
虽然说,此前天子已经隐晦的警告过他,不要私下过从甚密,但是这件事关系到整个东宫旧臣的以后,徐薄无论如何,倒也不能完全袖手旁观。
「你说什麽,陛下打算启用南京都察院?」
书房当中,李东阳听到这个消息,亦是第一时间皱紧了眉头。
「徐阁老,你是觉得,陛下此举是想要重新提拔一些可用之人?」
李东阳本就是心思机敏之辈,如今复职之后,能够接触到的消息,也远比在府中丁忧的时候要多,所以很快,他就得出了和徐薄相同的结论。
「只怕正是如此——」」
徐薄揉了揉眉心,叹息道。
「这件事也怪你我,当时没能拦住刘詹事,让他在朝会上当众发难,违逆了陛下的圣意。」
「此事明面上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暗地里,陛下恐怕已经怀疑,此前在东宫供职的官员有结党之嫌,甚至甚至是觉得有些尾大不掉,否则的话,我想不出陛下为何会舍近求远,迟迟对东宫旧臣没有任何的提拔。」
这话说的就有些马后炮了。
徐薄当时之所以没有阻止刘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在等着刘健犯错,
否则的话,这个内阁大臣的职位,只怕未必会落到他的身上。
只是现如今,他已经身在内阁,自然只看到这件事的弊端,而下意识的忽略了自己拿到的好处当然,这些都和李东阳没有关系,他更关心的是—
「阁老的意思是,陛下对你我的关系,也有疑心?」
既然要说自然是要说透,所以徐薄顺带着就把自己举荐李东阳时候发生的事也说了一遍。
「这件事你倒也不必太过担心,以我观之,陛下只是想要警示一番我等,不可像此前一样私下结党,在朝会上勾连行事,但是正常的往来,倒是不必顾虑。」
李东阳闻言,倒是也放下心来。
当然,只是表面上的,心底里他更是多了几分警惕。
倒不是说他不相信徐薄的判断,而是涉及到自己仕途未来这样的事,光听别人说就相信,是愚蠢的做法。
到了他们这个地位的人,像是这种事,必须要自己想办法来确认。
将这件事放在心里,李东阳重新把精力放在眼前,问道。
「所以,徐阁老的意思是,想让我去劝劝刘詹事他们,想想办法,重新挽回圣心?」
徐薄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他们虽然做了错事,但是终归对陛下有扶助之情,天下人也都知道,他们有从龙之功,若是迟迟没有提拔,不仅是他们会心生怨望,朝野上下也会议论陛下无情,对谁都不是好事。」
「依我看来,陛下只是恼怒于他们此前在朝会上的逼迫,只要他们能够顺着陛下,不再事事只顾自己,陛下当不会和他们太过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