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5章召见刘健
同为东宫旧臣出身,李东阳当然能明白徐薄的想法。
官场之上,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离不开人脉关系。
虽然在某些时候,东宫旧臣之间,也有可能出现竞争关系,但是,从整体来说,这股势力对他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来说,都还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就不说那种明显犯禁的结党勾连了,他们这些人同样出身清流,脾气性格相仿,也有交情,日后到了不同的衙门里,相互之间互通有无,需要协调办事的时候,也会比别人方便的多。
除此之外,就像现在徐薄有意拉这些人一把一样,以后如果徐薄落了难,他们这些人也不会坐视不理。
这都是官场上通行的潜规则,所谓关系网就是这麽形成的,平日里若不注意维护,只在关键时候想要以利诱之,反而才是最不牢靠的。
不过·.
「徐阁老的意思明白,毕竟都是陛下的潜邸旧臣,情分还是有的,这些日子,我会抽些时间去拜访一下他们。」
李东阳话语一顿,道:「不过有些事情,徐阁老应该比我明白,在咱们这批人中,我本来资历就浅,说话也没什麽份量,就算是能说动一些人,恐怕也不算多,而刘詹事的性格-我若是去劝他对陛下曲意,怕不是要被他当场给骂出来。」
于是,徐薄顿时明了。
李东阳这番话的意思是,一些官阶不高的,他可以去争取一下,但是,像是刘健,包括和刘健交情好的,他是劝不动的,也不想去劝。
目光中露出一抹思索之色,徐薄很快就点了点头,道。
「朝堂之上,终究还是各有各的坚持,各有造化,倒是不必勉强。」
他虽然看重东宫旧臣这份关系,但是,也很清楚,这份力量目前来说不会为他所用,即便是可以,他也不能用。
否则的话,他就犯了和刘健同样的错误。
所以,拉一批放弃一批是最明智的选择。
李东阳是个聪明人,对于徐薄的提点自然是心领神会,思索了片刻,他又开口道。
「对了,南京都察院中,我也识得一些人,既然他们要回京了,徐阁老可需我去走动一番?」
和徐薄不太一样的是,李东阳丁忧的这一年多无事可做,倒是也结交了不少人。
原本就是广撒网,没想到这会竟然能有了用处。
然而,闻听此言,徐薄却摇了摇头,道。
「宾之,得意不可忘形,如今朝堂事多繁杂,陛下又刚刚登基没多久,该动的时候可以动,但该静的时候,还是该安静一些。」
这话当中隐含着几分提醒之意,顿时让李东阳打了个颤。
于是,他连忙拱手道:「谢阁老提点,是我方才孟浪了。」
不过,话虽是如此说,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李东阳的眼神当中并没有太多慌乱之色,反而暗暗有了松一口气的样子。
徐府发生的这些事,自然都瞒不过朱佑堂的眼晴。
就在李东阳离开徐府的第二日,东厂的奏章,就已经送到了朱佑堂的案头。
「皇爷,自打上次李学士拜访过徐阁老之后,这些时日,他陆陆续续还拜访了不少东宫旧臣,
这是名单,请皇爷过目。」
杨鹏将一份密奏递了上来,朱佑堂打开一瞧,果不其然,都是一些和李东阳此前交好,但曾跟着刘健一起上奏的大臣。
将奏章看完之后,朱佑橙目光微动,问道。
「这些人当中,就没有去刘健府中报信的?」
杨鹏躬身道:「回皇爷,自然是有,不过,刘詹事这些日子,一直都并没有什麽异动,这些大臣去拜访过他之后,也没有待多久,很快就离开了。」
刘健朱佑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思索片刻,很快有了想法,于是道。
「传旨,让刘健进宫一趟,就说朕有事情找他。」
「是。」戴义在旁应了一声,很快就去找人了。
朱佑槿召见刘健,是在御花园中,初春的天气尚不和暖,凉亭当中四周还放了几盆炭火。
刘健在宦官的带领下来到亭外,看到坐在石桌旁看书的朱佑堂,顿时眉头一皱。
「臣詹事府少詹事刘健,参见陛下。」
「先生来了,不必多礼,平身吧。」
朱佑堂放下手中的书卷,笑着招了招手,示意刘健坐下。
「今日只是私下叙话,先生不必拘谨,坐。」
然而,刘健却依旧是一副古板的样子,往前走了两步,却依旧站着,躬身道。
「陛下身为天子,召见大臣理应在正殿之中,如今朝中事务繁杂,下日理万机,当保重身体,此处凉亭四处漏风,即便是有暖炉,坐的久了也难免受风,若是陛下身体抱恙,可如何是好?
臣斗胆,请陛下移驾殿中。」
朱佑槿坐在原处,笑吟吟端起茶壶斟了一杯茶,道。
「先生还是一如往常一般执,坐。
刘健不动,依旧躬身弯腰站在原处。
这番样子,倒是让朱佑难得的眼中露出缅怀之色。
他的这个老师,古板是古板了些,但是对他的关心却是不假的,否则的话,前世的时候,朱佑橙也不会重用刘健那麽多年。
不过,过去总归是过去了。
看着面前茶水缓缓腾起的白雾,朱佑堂坐直了身子,道。
「朕这些日子,其实一直想问先生一句话。」
刘健皱眉,但依然拱手道:「陛下请问。」
朱佑堂道:「在先生心中,何为君?」
刘健一愣,但是旋即心中明白了什麽,沉吟道:「陛下乃天下万民之主,社稷江山之君,凡所有令,为臣者不得不遵,但人非圣贤敦能无过,为臣者的本职,便是规劝君上,辅佐社稷,陛下或许觉得臣古板,但这是臣应尽之责。」
看来,这位刘先生也知道自己的毛病。
而且,他这一番话,明显是预料到了朱佑模要说什麽,所以抢先说了出来,堵住朱佑槿的话头。
这倒是叫朱佑堂有些始料未及,不过,他也不是这麽好对付的,沉吟片刻,很快便继续问道。
「那朕想问先生,所谓的尽臣子之责,是为了全自己的名声,在青史中记上一笔,还是为了真正匡正君过,有利于社稷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