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38章改科举
「比如说—.」
一听这话,李东阳和周洪谟便知,天子心中肯定是已经有了腹案,二人的脸色顿时有些绷紧,
忍不住抬头看向天子。
朱佑堂道:「二位卿家可还记得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
这几个字眼一出,在场二人顿时眼皮一跳,
虽然时隔多年,但是,即便到了现在,那桩震动天下的大案,他们又岂会不知?
与此同时,主管科举多年,对其中门道最为了解的周洪谟,也隐隐意识到了什麽,浑浊的老眼中,莫名闪过一丝光芒。
朱佑堂没管他们,而是继续开口道:「当年太祖皇帝,以南北学子求学难度不同,设南榜北榜延续至今,但即便如此,多年以来,科举录取的学子当中,仍是东南诸省远多于西北诸省。」
「正因如此,朝中结党之风愈盛,故而,朕以为科举改制,首先便在员额,南北榜设置太过粗糙,各省情况不同,应当因地制宜,在科举录取时,分省进行录取。」
殿中安静了下来,底下李东阳和周洪谟的神色都有些复杂。
原来是为了这个,关于科举的配额,这是多年以来的争论了。
甚至于一直向前追溯,可以追溯到宋朝的解额制,从解额制到明朝的南北榜案。
这其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争论就是,朝廷取士到底如何才算公平。
客观上来说,历朝历代的南方地区因相对稳定,文华更胜,也便更容易出人才,相较之下,北方多战乱,在科举方面就往往处于劣势。
这就导致了,实际上在考试的时候,南方人的录取率往往要更高,甚至一度包揽整个榜单。
有人认为,科举本来就是凭本事说话,所以,谁的文章好谁能上榜就是公平。
但是,也有人认为,北方学子本就艰难,在战乱困苦当中依旧能够投效朝廷,他们付出的努力比南方学子要多上数倍,虽然最终的成绩比不上南方学子,但这并非是他们的问题,若是朝廷不看实际情况,只论文章成绩,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这个争论在明初的集中爆发,就是南北榜案,最终的结果所有人都知道,洪武皇帝震怒,下令以后进士录取,分南榜北榜各自划定。
但即便如此,争端依旧存在,从永乐到成化,围绕着科举的争论和改动始终存在。
最近的一次,就是成化二十二年,朝廷决定在南榜和北榜之间,各划拨出一部分名额,加入中榜当中,将历年来因为种种原因上榜人数寥寥无几的四川,广西,云贵等地专门增加员额,以求平衡。
而这次改革的主持者,恰恰就是面前被人弹劾老而无为的,礼部尚书周洪谟。
「科举是吏部主管,周卿家觉得如何?」
朱佑橙的目光闪动,眼中带着几分期许。
他当然也察觉到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周洪谟有几分消极的意味,但是他相信,能够走到这个位置的人,心中总是有抱负的。
作为科举的主管部门,周洪谟是这几代礼部尚书当中,比较少见的,支持配额制的大臣。
事实上,当初他向成华帝提出的建议,就是一步到位,按照各省划分名额,只不过当时遭到了诸多南方大臣的强烈反对,所以最后才各让一步,搞出了一个中卷的策略。
而不出意外的是,听了朱佑堂的想法之后,周洪谟的眼神一阵闪动,心中显然十分动摇。
但可惜的是,即便如此,他到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道。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并非礼部一家可以决定,臣以为,还是当召集朝中大臣一同商议。」
这话让朱佑堂皱了皱眉。
不过,周洪谟说的让人挑不出理来,他也不好指责什麽,只得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李东阳。
「李学士觉得呢?」
李东阳是湖广茶陵人,从籍贯来说,他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南人。
所以,在这件事上,他的态度十分为难。
一方面,他看得出来,天子决心已定,此时出言反对,就是迎着天子的枪口往上撞。
但另一方面,他的出身又让他不能不反对,否则的话,今日的奏对要是被外人知道,他在同乡中的名声可就坏了。
因此一时之间,即便是以李东阳的机智,也不由有些沉默。
不过,君前奏对不得不答,短暂的思付片刻之后,李东阳也做出了和周洪谟差不多的回答。
「回陛下,臣也觉得,这件事应当从长计议,宜当召见朝中大臣一同商议才是。」
说完之后,李东阳的心情有些志志。
要知道,他和周洪谟的情况还有不同,
后者早已经是半养老状态,就算是得罪了皇帝,最多也不过就是提前致仕而已,但李东阳却正在壮年,才刚刚迈入仕途的高速发展期,这个时候他要是把皇帝得罪狠了,那这辈子也就完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佑模在听了他这番话之后,却并没有什麽情绪波动,反而一副从善如流的模样,道。
「既然二位卿家都是这般想法,那倒也不妨过几日再召众臣商议便是。」
二人都没有想到,天子此前对这件事表现的这麽笃定,却一下子又轻拿轻放,正在他们有些摸不看头脑时,朱佑橙又道。
「除了科举之外,还有便是学校,朕方才说了,如今的科举过分注重文义,学校也是如此,朕听闻,各地的官学当中,多重朱子之学,对于明经,数算等科荒废不行,这并非好事,礼部也该就此事拿出个章程来,让各地多重实用之学,不可只图文义。
和刚刚关于科举配额的说法不同的是,这一次,朱佑堂不是在询问和商议而是更倾向于直接吩咐的语气。
这让周洪谟和李东阳心中不由一紧。
他们明白,刚刚的事,天子到底还是有些不悦。
因着刚刚已经拂了天子的意,这件事他们自然不敢再多说什麽。
当下,周洪谟便拱手道:「臣遵旨,稍后臣回去之后,便安排官员处理此事,尽快拿出章程呈送御览。」
闻言,朱佑堂也没有继续多说,只是点了点头,道。
「嗯,既然如此,那就先到这,你们告退吧—」
「臣等告退。」
二人心中这才松了口气,低头行礼之后,慢慢的退出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