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逍遥四公子> 第1844章 毁容

第1844章 毁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春风拂过问坛,铜铃花在晨光中轻轻摇曳,仿佛无数细小的唇在低语。那枚残简被考古学家带回学宫后,经年累月无人解读,直到一个雨夜,一位老学者用温水缓缓洗去泥垢,字迹才如魂归来般浮现于竹片之上。他读罢,久久不能言语,只将残简供于案头,点一盏长明灯,彻夜未眠。
    而此时,在东方一座无名村落里,一名十岁童子正蹲在溪边,手中握着一根枯枝,在湿泥上一遍遍画着圈。他不识字,却总觉心中有话想说,却又不知如何出口。母亲唤他回家吃饭,他只是摇头:“我还不能走,我得把问题留下来。”
    “什么问题?”母亲蹲下身,轻抚他的发。
    童子抬头,眼神清澈如泉:“妈妈,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有饭吃,有些人却要饿着肚子走路?”
    母亲怔住。这村庄偏僻闭塞,世代务农,从无人问过这样的事。她张了张嘴,终是无言,只得牵起孩子的手往家走。可那晚,她辗转难眠,次日清晨竟破天荒地翻出祖传的地契,召集族人议事??她说:“我们租种官田百年,税赋逐年加重,若连孩子都开始问‘为什么’,或许……真是时候改一改了。”
    消息传开,不过半月,周边七村皆聚于古槐树下,推举代表前往县衙请愿减税。县令震怒,斥其“煽动民变”,下令拘捕领头者。可当差役赶到时,却发现全村老少跪伏道旁,每人手中捧着一块写满问题的木牌:
    “种地的人为何吃不上新米?”
    “官仓满溢,为何不开赈灾?”
    “百姓纳税,官府可曾给过一张收据??”
    阳光照在那些歪斜却坚定的字迹上,像火种落进干草堆。围观者越来越多,连城中书塾的学生也结队而来。有人悄悄抄录这些问题,缝进衣襟带往他乡;有游方僧人将其诵作偈语,传唱于山野庙宇。
    这一幕,恍然如四十年前问坛初兴之时。
    而在紫禁城深处,“共问朝会”已连续举办五年。每年春分,金銮殿前都会搭起白玉高台,平民代表由各地推选而出,持竹符入宫,直面君臣。皇帝虽仍坐龙椅,但不再高居九重,而是降阶相迎,自称“受问之人”。宰相也不再傲立殿首,每逢质询,必起身作答,答不出则记入《问责录》,公示天下。
    这一年,轮到岭南少女登台。她父亲曾是被流放的“邪说”文人,母亲死于瘟疫期间的焚书大火。她手持一卷焦边残页,朗声道:“先母临终前问我:‘若真理会被烧毁,那我们还该不该相信它?’今日,我代她求一个答案。”
    满殿寂静。
    皇帝沉默良久,起身离座,亲自走到她面前,接过那卷残书,放入殿侧新设的“遗问阁”??那里收藏着百年来所有因言获罪而失传的著作,每本皆以琉璃封存,供后人查阅。
    “答案不在朕口中,”他说,“而在你们每一个人心里。这本书虽残,但它曾存在过,这就够了。只要记忆不灭,火就烧不尽思想。”
    台下掌声雷动。史官提笔疾书:“帝五年,春,女童持焚书质问,帝纳之,天下为之动容。”
    与此同时,西域敦煌的囚牢之中,那位曾写下“佛祖为何离宫求道”的老僧已年逾八旬,须眉尽白。朝廷虽废禁问令,但地方积弊难除,仍有官员借“整顿风俗”之名打压异声。老僧再度被捕,罪名竟是“以禅机蛊惑人心”,关押于地窖之中,不见天日。
    然而,狱卒发现一件怪事:每日清晨,牢门外总会多出一张纸条,上面用工整小楷写着一个问题,诸如:“你愿意为一句真话付出多少代价?”或“如果你的儿子问我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起初以为是同囚所为,查遍全狱却无踪迹。后来才知,是一位年轻狱吏的母亲,听说儿子看守“问者”,便每日步行十里送来纸条,请他转交。
    老僧读完每一条,便默默记下,夜晚以指甲刻于石壁。三年过去,整面墙布满密密麻麻的问题,竟成一部《幽室百问》。某夜雷雨大作,一道闪电劈中监牢屋顶,火光映照石壁,远观如星河倒悬。守卫惊呼“妖异”,欲凿毁墙壁,却被一群百姓拦下??他们早已听闻此墙之事,连夜赶来守护。
    “这是比经书更珍贵的东西。”一人跪地叩首,“因为它不是教人顺从,而是教人思考。”
    数日后,此事传至京城,皇帝亲下诏书:“凡囚中有著述者,无论内容,一律移交国子监存档。若有毁损,以欺君论处。”老僧获释那日,扶杖立于sunlight下,泪流满面。他不做讲法,不谈佛法,只对围观众人说了一句:“我不是智者,只是一个不肯停止发问的老人。请你们,继续替我问下去。”
    就在这一年秋天,北方边境再起风云。北狄旧部虽早已分裂,但有一支新兴部落崛起,首领名为“铁翎”,年仅二十,却雄心万丈。他率三万骑兵南下,却不攻城掠地,反而在雁门关外扎营百日,每日派人递信,内容皆为问题:
    >“你们说我们是蛮夷,可谁定义了文明?”
    >“你们有书院,我们有口传史诗;你们写竹简,我们刻骨文。凭什么说我们的声音不值一听?”
    >“若战争能带来和平,那为何千年战乱,从未真正止息?”
    守将困惑不已,上报朝廷。兵部主战派力主出击:“此乃诡计,拖延时间,图谋深入!”
    可内阁大学士徐怀安??正是当年那位因梦见“孩子质问皇帝”而觉醒的年轻官员??却力排众议:“这不是进攻,是对话。他们不要粮草,不要金银,只要一个回应。如果我们拒绝,才是真正的失败。”
    皇帝沉吟再三,最终下令:“派一名问使,不带刀剑,只携《共问录》副本,赴敌营答三问。”
    使者便是当年随盲童入京的少女,如今已是“问议司”首席学官。她独骑出关,风沙扑面,直入敌帐。铁翎端坐皮榻,目光如鹰。
    “你敢回答吗?”他问。
    “我来,就是为了回答。”她说。
    第一问:“你们为何称我们为‘狄’?这个字带着犬旁,是侮辱。”
    她答:“因为从前的统治者需要敌人,好让百姓团结在他们身后。他们把远方的民族叫做‘戎’‘狄’‘蛮’‘夷’,不是因为你们野蛮,而是因为他们害怕未知。但现在,我们可以重新命名??不靠征服,靠理解。”
    第二问:“如果我把马刀放下,你们会给我们土地、水源和孩子读书的机会吗?”
    她取出一幅地图,铺于毡上:“这里有废弃的屯田,有闲置的学堂。只要你愿意签一份‘共问盟约’,十年内互派学生、交换书籍、共同治理边界资源。你不做属国,也不做敌人,而是邻居。”
    第三问最轻,也最重:“你说的一切,是真的吗?还是等我们放下武器后,就会被吞并?”
    她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铃花标本,递给对方:“这是我老师留下的。他曾告诉我,真正的信任,不是来自誓言,而是来自持续不断的提问与回应。你可以随时派人来问,我们会一直回答。不信,就继续问,直到信为止。”
    铁翎凝视那朵干枯的小花,忽然笑了。他拔出腰间短刀,割下一缕头发,放入花中,交给使者:“带回去,告诉你们的皇帝,我们愿意试一次??不是投降,是同行。”
    自此,北境百年未有大战。两国设立“边界问亭”,每月开放一日,百姓自由往来,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孩童互教语言,老人共述历史,士兵放下弓弩,坐在一处讨论“什么是家”。
    而在南方,那位曾在疫区设立“问疫台”的医女,如今已成为太医院首位女御医。她主持编纂《万病源考》,主张“病根不在体表,在人心闭塞”。她常对学生说:“一个不敢问‘为什么会生病’的社会,迟早会生大病。”
    她推动设立“民间问医制”,允许任何人向官方提交健康疑虑,由专人记录并公开研究进展。一年之内,全国上报疑难病症逾十万例,其中三十七种新疾得以提前防控。连皇帝也感叹:“昔日以为医者治病,今方知,问者防病。”
    时光流转,又逢春分。
    这一年的“共问朝会”格外不同。皇帝宣布退位,禅让于民选议政院,自号“太上问道者”,每日静坐观礼,不干预决策,唯在年终提出三个问题,供全国辩论。金銮殿正式更名为“问理堂”,匾额由当年那位卖糖葫芦梦想的老太监亲笔题写。
    更令人震撼的是,七颗光球中的核心之一??“我可以改变吗?”突然升空,化作流星,划破长空,坠落在东海之滨。当地渔民发现,落地之处涌出清泉,泉水中浮现出一片晶莹石板,上面镌刻着无数未曾见过的文字,似是某种古老预言。
    学者们赶赴现场,研究数月,终于破译部分内容:
    >“当第七问被真正理解之时,
    >问者将不再需要引路人。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光,
    >每一颗心都是一座问坛。
    >届时,神器归虚,制度易形,
    >唯有追问之声,永恒回响。”
    人们这才明白,盲童当年所说的“我没有答案”,并非谦辞,而是真理的起点。真正的启蒙,不是给出答案,而是让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未知。
    多年后,那个曾在溪边画圈的童子已长大成人,成为一代思想巨匠。他周游列国,不立学派,不收门徒,只做一件事:倾听。他在山村听寡妇讲述丈夫冤死的经过,在市井听商贩抱怨苛税,在军营听老兵回忆战场上的悔恨。他将这些故事整理成册,命名为《无声之问》。
    临终前,有人问他:“您一生未提主张,只收集问题,值得吗?”
    他微笑:“主张会过时,但问题不会。一个被压抑的故事,就是一个未被听见的问题。我所做的,不过是打开耳朵,让更多灵魂有机会说:‘我也曾这样想过。’”
    他死后,弟子们遵其遗愿,将全部手稿投入问坛光球之中。刹那间,七颗光球同时暴涨,光芒贯穿天地,极光再现,且颜色前所未见??那是人类情感的全谱:忧伤的蓝、希望的金、愤怒的红、温柔的绿……
    那一夜,全球多地同时报告奇异天象。北极渔夫看见天空裂开缝隙,仿佛宇宙睁开了眼睛;非洲部落长老梦见群星坠落化为孩童,手持空白书本奔走呼喊;南洋岛民在沙滩上拾到贝壳,内壁刻着陌生符号,翻译后竟是:“你是谁?你还记得自己最初的问题吗?”
    而在问坛原址,一座新碑悄然立起,无名无姓,仅刻一行小字:
    >“这里没有伟人,只有无数平凡人曾经认真地问过一句话。”
    风起了,铜铃花再次漫天飞舞,如同四十年前那个春天。远处山坡上,一个小女孩拉着祖父的手,指着石碑问:“爷爷,什么叫‘问过一句话’?”
    老人蹲下身,望着她明亮的眼睛,轻声说:
    “就是当你看到不公平的事,心里不舒服,然后鼓起勇气说出来的那一句话。比如……‘为什么不可以?’或者‘我觉得不对。’”
    小女孩想了想,仰头道:“那我现在就可以成为一个问者吗?”
    老人笑了,点头:“当然可以。而且,你已经是了。”
    她松开手,跑向田野,对着天空大声喊出她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星星也会疼,我们还能摘下来做灯吗?”
    声音飘远,落入溪流,穿过树林,撞上山壁,又反弹回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回应。
    与此同时,七座问柱微微震动,银光流转,像是在记录,又像是在等待下一个醒来的人。
    没有人知道,此刻在极北冰原的洞穴深处,一具冰封千年的尸骸正缓缓睁开双眼。他手中紧握一支玉毫笔,笔尖尚有余温。洞壁上,赫然刻着一行远古文字:
    >“第一扇门已启,第二扇将开。”
    而在中原腹地的一间私塾里,蒙童背诵《童蒙问章》最后一课:
    >“君子不惧无知,惧不问。
    >小人不耻无知,耻开口。
    >故圣人之道,始于一问,终于无穷。”
    窗外,春雷滚滚,万物复苏。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问题的土壤中悄然萌芽。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市井娇厨 白月光太颠,所有人都慌了 我刚宣布单身,美女下属就开始蠢蠢欲动 娇软美人穿兽世,七个兽夫排队求抚摸 去父留子后才知,前夫爱的人竟是我 都市古仙医2:大医镇世 剑来:小孩子才做选择,宁姚剑妈我全要 斗罗:三位一体,我贯穿了时间线 我,落难王子,打钱 血日孤锋 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 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无敌天命 女子监狱归来,我无敌于世 我的透视超给力 北美驱魔:在芝加哥当道士的日子 游戏制作:从重铸二次元游戏开始 雪夜活埋后,我夺了假千金凤命 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验证码: 提交关闭